必須先要知道的是:心智可以設定功能與輸入指令。
這需要一些知識,不過這個知識非常基本,就是「肯定句。」
跟心智對話的時候,請使用肯定句。
然而我們要先釐清:
這裡在談的是跟「心智」說話,而不是在跟「自我意識」說話。
然而心靈之間本來就會感應交流、有豐富的情感與認知,所以本文著重在表意識的理解,這使得心靈在操作身心的時候會更能符合自己的預期、減少誤會或衝突、增進和諧與美好。
「心智」跟「自我意識」有明顯的區別。
心智是系統本身,自我意識則是這個系統的運作產物。
當我們跟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普遍默認的前提是跟這個人的「自我意識」進行交流。
所以通常具有情境,比如經常使用問候、關心、詢問、告知、感謝等方式進行訊息的傳達。
然而本文所要表明的是:「心智系統本身並沒有自我意識」,心智只是一個作業系統,它接受指令然後執行或被設定。
「我很好。」「我可以。」「我知道。」
「我不需要。」「我拒絕。」「我認同。」
「我是。」「我沒事。」「我是自由的。」
這些是最基本的肯定句範例。
//
這裡歸納肯定句有幾個關鍵屬性:
壹、「語氣」堅定且簡單明白;意念透徹沒有歧義;不包含情緒與疑問性。
這意味著你不是在尋求心智回答問題,或希望心智能夠辨識訊息並產生互動。
心智就是電腦,它接受指令然後執行或被設定。
心智聽不懂肯定句以外的東西,它會沒有反應,或產生困惑狀態,或它會自動切換為自我意識來進行互動。
舉例來說,父母跟嬰兒對話、飼主跟寵物對話,通常使用語氣來下達指令,然後無論對方的自我意識如何感想,他的身體「會」照指令配合。
比如:冷靜且肯定的說:「你感覺很安全。你很安全。我很安全。」
這樣就會慢慢安心下來了。
但是如果意圖或語氣帶有權威、恐嚇、壓迫、不確定、自私、控制等任何情緒,要記住:這不是在肯定句的頻率中。
一個人不可能用情緒操作電腦,心智也聽不懂情緒。
當態度不是「肯定」,對方的自我意識就會啟動反應機制,他接收到其它情緒訊息,他會任性、鬧彆扭、頂嘴、質疑、忽視等等,但不一定會照做。
所以請確定:「語氣/意圖」堅定且簡單明白;意念透徹沒有歧義。
//
當一個孩子成長到開始有自我意識時,通常,我們會知道溝通其實「同時」在跟「心智」與「自我意識」對話。
所以如果是對「自己以外的心智」下達指令,我們必須尊重對方的自我意識,也就是態度要友善、尊重、界限分明、給予對方選擇權、給予對方思考/感覺空間。
好比說:「我現在有事離不開,請問可以幫我去倒垃圾嗎?如果不行請跟我說,我馬上去處理。」
更緊急的情境可以舉例:「你好,我出車禍了,我現在無法行動,請問可以幫我叫救護車嗎?請幫我叫救護車。」
你會發現,最後一句話是肯定句,但是他先讓對方的自我意識感到舒服。
要是狀況更緊急,請對一個心智直接說:「請幫我叫救護車。」
這句話會是高我靈魂透過身體給另一個心智下達指令的狀況,它會非常堅定。
對方收到重要性,會盡可能配合。
或許,出車禍等緊急事件容易會產生恐慌、恐懼、緊張、壓力等情緒,但是如果事情要在心智層面精準進行活動,請還是要鎮定並專注的切換到肯定句的頻率。
但這不需要自我意識操心,因為高我會掌握狀況並處理。
祂知道自己在幹嘛,祂知道該怎麼做,「請放心。」
//
貳、使用肯定句的一定是靈魂/高我,因為自我意識不會使用自己。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知識,自我意識只會自動化反應,它反應的根據是心智的設定。
所以如果一個人覺察到自己的自我意識反應不是很順暢或不符合預期,總之自己「表現不良」,是因為心智設定有問題。
請反思這些表現不良的情境,並重新設定一個更好用的指令或指令集合或演算法。
//
演算法是一種基本邏輯原型,可以對心智廣泛進行設定:
一、如果:(條件為真);
二、那麼:(執行某個行為);
三、否則:(執行另一個行為)。
舉例:
一、如果:有人叫我去賺錢、或給我賺錢壓力、逼迫或暗示我要去從事帶有金錢報酬的勞動行為;
二、那麼:我先問問自己是否樂意合作或有沒有真的需要;
三、否則:我就感謝對方的好意,並告訴他:「謝謝,我很好,我不需要。」
再一個舉例:
一、如果:我收到帳單,而且扣除必要的生活費,我沒有能力支付;
二、那麼:我會繼續活在當下,做必要的事情,允許奇蹟或機緣出現;
三、否則:我可以向信任的人提出狀況,看看對方是否有能力協助我。
一個人可以花上非常多的時間咀嚼人生經驗,對各種不慎滿意的情境或情緒反應進行重新的設定。
如果一個人面對情緒勒索、社會壓力、傳統觀念約束、道德綁架、祖先基因壓力、工作上不適當的命令、生理上不舒服的感受,都可以使用上述的方式對心智重新設定。
當一個人在設定心智的時候,祂是一個高我。
祂在修正他的心智,而這不涉及自我意識或未知情緒;其實正好相反,這個行為是在優化自我意識,並使情緒變得可知。
//
參、肯定句是無條件的愛;自私的意圖是不可能發出肯定句的頻率的。
這代表完全不用擔憂心智可能被誤用,心智的唯一使用者是高我,只有「高我,或『更高的高我們』」才有心智的使用權限。
一個人只可能被另一個人/環境/體制的假象/誘惑/權威/慣性共識給影響,但絕不可能被強制指令,能下指令的只有高我,記住這個原則。
任何外在的指令,如果不是無條件的愛與純粹肯定,都是假的。
所以這裡可以再舉例一個演算邏輯:
一、如果:任何看似指令/命令/壓迫/誘惑/威嚇/勒索/利誘等情境,卻讓我產生緊張/焦慮/困惑/匱乏/難過/受傷/委屈/不願意/威脅等感受;
二、那麼:這不是無條件的愛,這不是肯定句,我不用執行或照做;
三、否則:微笑並禮貌的表示拒絕,保持快樂的心,繼續做自己想做或該做的事情。
以上。
重點整理:
1.肯定句要把握「簡單明確」的原則。
2.肯定句只能「由高我下達」給心智。
3.肯定句是無條件的愛。
4.如果肯定句下達對象是他人,請尊重禮貌。
5.肯定句可以形成演算或更複雜的結構指令。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