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一個「身心個體/個人」的心智系統,通常使用自身的資料庫進行思考,也採取自身的信念系統處理資料,因此超越不了自身的認知框架。
由於,靈魂中有許多的記憶,是超越「時間與地球」的經驗的,這就可能導致「地球表意識人格」這部分,不能理解與接受這些來自靈魂的內容,因而被過濾或忽視。
比如,人格會說「記不得」、「我不好意思說」、「這說出來會被笑吧」、「這怎麼可能」、「我怎麼知道這不是幻想」、「我無法證實這種事情」等等心理障礙。
使得資料在還沒有被確實輸出之前就被否認或扭曲,同時也會被接收者給影響,如果對方是比較心智未開的那類人,就更難傳達訊息。
所以產生了「外接硬碟」的概念,即,一個人當作資料庫,另一個人當作心智,構成一個暫時性的身心複合體單位。
兩個人最好有同樣的開放的心胸與敞開的思維模式,對催眠有正確的基本認知,這時候靈魂就可以合作,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讀取資料。
這使得做為資料庫的那一方,得以使用另一個心智讀取自身的資料,而跳過自身的表意識介入。
這樣,靈魂就可以輸出自身資料,而不被表意識過濾或否認了。
兩個靈魂必須達到高度合作共識而共享資料庫使用權限,這方面不用擔心太多,如果一方心懷不軌,或另一方心懷恐懼,這件事都不會發生。
通常,前世催眠的前身,是挖掘受催眠者內在的創傷或記憶,來療癒生理或心理疾病。
但許多催眠內容表明,有時,這些疾病就是一種靈魂刻意設置的鎖,藉此可以打開靈魂的記憶,而在靈魂想要解封記憶之前,不會安排自己接受催眠。
許多人想要療癒或理解自身的身心性疾病而嘗試催眠療法,最後揭露了自身的靈魂來到地球的使命與任務,還包括來自外星與源頭的訊息,因此展開了更龐大的生命計畫。
為此,時候要是沒到,當事人對催眠這個關鍵字以及催眠實記就不會產生興趣甚至排斥與恐懼,這也是為了資料保護自己可能受到曲解的一種機制,即,嚴謹的將訊息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時空中輸入給正確的人,是首要的考量。即使某些訊息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問世,至今還是有大多人的人並不知道,仍活在困惑的人類身份之中,選擇沈睡的人生;這樣的人如果沒有想要知道真相,就算資料放在自己面前也看不到,他們拒絕某些可能會撼動自己信念的資料,好保住自己的實/幻相。
正確的訊息若是在錯誤的時空背景問世,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反彈或個人精神錯亂,由於地球人的集體信念系統造就了一個高度扭曲的時空場,訊息很可能會產生各種曲解,造成不必要的誤導或誤用。這些訊息會找到合適的人並自主發展,在時候到的時候再依照適合的方式慢慢釋出給集體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