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男您好,覺得孩子不認真,看不下去這樣的學習態度,擔心會考結果不理想(孩子目前國二)。
也覺得他人生這樣萎靡下去,實在無趣。以前孩子覺得我一直管他功課,很討厭我。昨天我做了脈輪檢測,通通不活躍。我想,我也影響了孩子的生命力。孩子英文不好,很排斥,以前完全不想讀。
想請問是否能請您協助調整兒子的能量?
答:你好,我想簡單的回覆「關係」的核心:
對孩子如果有採取這四個態度,孩子將會感受到並且開始明顯的積極成長。
一、誠實:
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感覺誠實。
不要因為怕影響孩子而隱藏自己的情緒,因為父母與孩子是深度連結的,孩子會直接感受到父母內外在不一致。
如果他們觀察到這種狀況,他們會很困惑,並且也會自動模仿父母,不自覺的學習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即使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這會在未來的人際關係造成深遠的影響。
所以第一點很重要,雙方都要呈現真實的情緒,即使很模糊也要共同探索。
告訴對方自己的所有狀況,這也會使孩子勇於說明、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而不是壓抑或忽視。
二、無條件的接納:
每個人都在摸索自己的生命路徑,在這個過程,要將孩子視為潛力無窮的創造者,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
也就是說,需要放下父母、學校、社會、未來的期許,允許孩子有自主的空間發展,這會影響到他一輩子自我探索的勇氣。
如果一直給孩子施壓或依循社會學校的規矩,孩子會失去活力並將來都很難有勇氣自我探索。
父母也要學會這樣接納自己,將自己視為潛力無窮的靈魂,這樣孩子也會看見自己內在的能力。
無論有多細微的期許,孩子都能感受到那股壓力,所以要問自己是否全然的允許孩子自由發展,不會隱藏任何面向。
三、全然的瞭解:
進入孩子的世界,傾聽並接納他的任何想法。
用他的思維探索他的世界,並允許彼此有挫折、壓抑或不舒服的成長過程。
盡量減少灌輸、解釋、判斷,而是用感受、鼓勵、讚美、引導、好奇詢問的方式去包容孩子,也是這樣包容自己。
避免用文化偏見去看待自身或孩子,否則就會自我批判而隱藏那些面向,「我是不是很怪、這樣是不是不好、別人可能不會接受這樣的我…」一但產生這些想法,能量就萎縮了,壓抑跟扭曲就萌芽了。
反之,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被愛、被接納、被理解、是舒服自在的,這樣創意跟靈感就能自由展現了。
總之,不要強化頭腦,而是用心去對待,孩子會感受到。
四、角色切換小技巧:
言教不如身教,大智慧只能傳承無法言說。
你可以切換角色,「當自己的再生父母、或扮演孩子的孩子」。
這樣的角色切換可以更真實的體驗雙方的立場,比如孩子教不會,不要硬教,你可以選擇扮演比孩子更不了解的狀況,問孩子怎麼辦?
以英文學習舉例,放下你自己對英文的學習法,問孩子怎麼學比較好,為什麼?
也不要太快認同學校的學習方法,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路徑,重點是要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你可以嘗試用孩子教你的方式學英文,並事後回饋他你的學習狀況,孩子會透過你的表現,觀察他的方法是否有效,並自我修正,這樣不是對孩子的潛能有更激發的效果嗎?
「當孩子的學生,孩子會自動變成老師。」
你要變化自己的角色去符合孩子多面向的發展,而且將彼此都視為無限的潛能。
關係是多變的,你們可以是朋友、兄妹、父女、合作關係、師生等等,不要設限,這樣就可以真實的體驗到愛與合一的關係。
當你們這樣做,你會發現孩子會超乎預期的成長,因為在這樣的關係與環境,孩子會有勇氣冒險、不怕受傷、對自己的感覺更尊重。
他積極的面向會開始出現,開始學會自我引導、面對自己壓抑的那部分、更有自信、更能接納人生的挫折。
這樣生命力就會湧出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