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制約》

腦男Leo
Dec 18, 2022

--

搞清楚自己對「愛」的制約,這是根本重要的問題。

因為,一個人認為愛的源頭在何處,他就會往那個地方努力前進。

一、幼年期

通常,他在這世間的第一個愛的認知,是母親。

母親與愛被劃上等號,所以寶寶一定積極的往有母親的地方窩著,有時候可以明確的說是乳房。

母親的乳房可是他的生命力來源,少了它自己也小命不保。

二、青年期

我們快轉一下吧,然後呢?未出社會之前,原生家庭是愛的來源。

家與愛的觀念也正在形成。

不過顯然以孩子的發展,他不斷需要更多愛來促進大腦發育,所以他會很自然的跟父母主動索取任何他認為對自己的幸福有關的事物。

這種無條件的索取,孩子會逐漸意識到權力是什麼。

權力就是,我要就有。

而我要愛。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就是權力的原型。

一個人有權要愛,這也是他應得的。

可是,他要是搞錯了方式或對象,他會得不到愛;他要是濫用權力,也得不到愛。

這會讓孩子有許多的思考空間。

他應當要揣摩如何正當的使用權力來獲得他渴望的愛。

權力雖然如此早就接觸到了,但會深思其中的關聯的人沒幾個。

這裡有個原生家庭的分水嶺,有文化與經濟能力的家庭可以持續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協助孩子自我探索。

而缺少文化與經濟能力的家庭則有困難。

我們以後者為假設繼續討論吧。

一個缺少家庭文化滋養的孩子,不久後他應該會體會到深深的不滿足。

因為,原本一點母乳,就可以讓寶寶的大腦泡在極致的幸福裡面。

但是長大後要這種感覺可不容易了,因為胃口更大了。

而父母由於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育兒訓練,或者通常都委託安親班分工照顧,於是孩子開始與原生家庭的愛分離。

他會發現原生家庭跟愛也不是等號了。

小孩的慾望極其龐大,因為他大腦發展的太快。

要讓他的大腦再次感到滿溢的幸福越來越困難。

於是聰明的孩子這時候應該會觀察到金錢這個東西。

雖然在這之前還有學校的同儕友誼作為輔助,不過顯然同儕也無法像原生家庭那樣恣意的滿足自己。

三、青少年期。

就過往地球人類社會的文化,金錢作為滿足需求的交換媒介,是普遍共識。

他發現自己可以用等值的金錢,任意換取想要的東西,並透過這種力量探索自己大腦的興奮程度。

這下,金錢可以間接換得愛的感覺,開始產生聯想了。

這時候,母親沒有母乳了,孩子為了取得更多的愛的感覺,會開始向母親要錢,就像當初寶寶向母親要喝奶一樣。

母親開始遇到孩子成長需要更多愛的問題了。

但是,如果母親無法一直滿足孩子腦內高潮的需求,那麼孩子有天會發現,母親逐漸失去利用價值了。

而以他目前的認知來說,錢或許是可以替代的方案。

叛逆會在這時候越來越明顯,因為原生家庭給的幸福感越來越少,聰明的孩子知道不該繼續期待,乾脆換個方向探索。

可是,如果還不到打工年紀,或者還沒成年到可以有正職,這就會是一個嚴重的困擾。

他需要探索幸福,而金錢是很值得考慮的攻略目標。

我們再加快一點吧。

四、成年。

可以從事性行為了!愛侶會大量的相處來探索愛與性福,這無非是可以狂吃禁果的時期。

可是,誰能像母親或父親那樣愛自己,就成了擇偶的潛在篩選條件。

至少,一個人不會選擇比他原生家庭生命力更弱的對象。

這裡也會產生分支,不過就結果導向來說,發展性(關係與情感)或是錢(自我與社會)或是權(利益的分配者),算是明顯的方向。

因為要通往更高形式的愛(抽象的一體大愛)目前這孩子還無法領悟。

我寫累了我要直接下結論了。

一個孩子會經歷以下的驗證過程:

以為母親與乳房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家庭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友誼或團體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性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錢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事業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黨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國是愛,結果不是。

以為權力可以得到愛,結果不是。

以為成家立業生小孩組家庭可以得到愛,結果也不全然。

以為物質或科技或美食或自我或關係或⋯⋯任何人類用來探索愛是什麼而發展的有形的事物或無形的概念,最後全都不是。

他發現了一個模式:在我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滿足我的就是愛,而我不需要的時候就不是了。

這顯然很矛盾,這代表愛是捉摸不定跟有時效性的東西。

愛的出現純粹因應我當下真正的需求?

嗯,我又推理累了。

愛在哪呢?

愛是什麼呢?

怎麼無限的取得我渴望的愛?

這時候,一個人應當要注意到:

愛可以是任何、也可以不是任何。

祂純粹希望自己的源頭被這個大腦給發現。

而那個源頭的智慧甚至在一個大腦之上,因為祂引導大腦從物質性的思考轉變為抽象性的思考。

從外在的追求轉為內在的探索與感應。

從權力中索取、到從給予中體驗。

最後他發現自己就是愛的源頭;而愛也是他的源頭。

愛在每個時刻滿足他的真實需要。(他若是沒發現這個天律、只因為他還著眼在物質或表層的需求。)

祂們互為源頭。

五、覺醒與開悟

懂得賦權、懂得給愛、懂得成為愛、懂得無限自我滿足。

這個人抓準了幸福的源頭,窮追猛打,百試不厭,屢試不爽,萬無一失。

確定無疑,祂們終於找到彼此,他成了神。

這就是愛與神的故事了。

人間走一回。

不都是為了愛?

--

--

腦男Leo
腦男Leo

Written by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