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工作症候群」大概是現代人類最為困擾的通病,不知該說是某種社會潮流還是病毒形式,已經常態到人手一個,你有我也有,大家好作伴,卻極少人正視這個大問題。
顯然,當某種問題每個人都有的時候,也不會被看作是問題了,而是一種默認且不得不接受的現象或文化。
如果彼此提出來,因為無法可解,就會變成病友取暖抱怨的情境,處處上演,卻習以為常。
要我來說,歸類「不想工作症候群」為全球的流行疾病也不為過。
雖然打算是用帶點輕鬆語氣來研討的文章,卻是我畢生攻略最久、最難解、也其實最該嚴肅面對的目標。
帶給大家一個洞見:一個有智慧的病毒,不在於它的殺傷性多強,而在於生存能力高、傳播率高、潛伏期長、致死率低、沒有明顯病徵而難以辨識,且會積極進化轉變型態。
如果連「發現它是一種疾病的意識」都沒有,怎麼會認為它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又怎麼會用一種疾病的角度去看待?
可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這種長期困擾,或許看似沒有立即解決的必要性,卻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壓力,消耗我們的能量去抵抗或緩和它帶來的心理不適,長期來看,所消耗的精神力巨大到難以想像。
頂多大家會稱之為「工作倦怠期」當作是忍一下就過去的階段,然而這種忽視性的說法卻是養成疾病最要不得的態度。
來找我的個案有九成以上都有這種病徵,而且復發率高,難分難解,所以我打算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一個震撼彈,直接在精神意識層次淨化它們,能解放多少人就各憑本事了。
以下是來自H先生的案例自述:
H先生:「我的工作主要有兩個,一是在公關公司當專案經理,另一是在保險業當兼職業務,因為工作都是屬於交際關係,所以這樣讓我的人脈可以大量利用,收入來源比較多,年收入三到五百萬不等。
可是我最近實在是不想繼續如此無止盡的工作人生了。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社會成功人士,有堅強的心理素質與紀律,不太會遇到什麼人生大難題,也當講師與教官,通常是我在教人,而不是請教他人。
所以我想了很久才來找你,我有長期追蹤你的粉專,發現你有超越社會體制的思維,給我許多新鮮的觀點,或許你可以協助我解決心底長期的疑問。
我每天工作15個小時左右,沒有平假日的區別,這樣大概持續十幾年了,我曾經花了許多時間調整到現在這樣,我覺得這樣的人生算滿意,想要的都差不多有了,很有挑戰性、足以激發我的潛力。
不過,我大概每年都會出現一兩次工作倦態期,這種期間會讓我對所有工作或動腦相關的事物絕對麻痺,完全激發不出任何興趣或挑戰慾。
通常一到這種狀態,我會請個幾週的長假,帶老婆小孩出國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也彌補長期工作較少關愛家人的機會。
我之所以會決心來找你,是因為這種狀態又出現了。
我幾乎無心面對任何人或外在事物,嚴重到我覺得自己生病了,非常反常,有些朋友們當然會用工作倦怠期的經驗安慰我,不過我覺得沒有那麼簡單。
我在家靜養了幾天,非常恐懼回到職場、繼續那種機械化的高壓環境,即使收入還不錯。
我意識到如果一直重複這樣下去直到退休,也沒什麼樂趣可言,甚至會失去寶貴的活力。
但矛盾的是,你也看得出來,我的工作在軌道上,一切都就緒等著我回去。
我不想放棄年收入,還有我十幾年累積的人脈、名譽、金流、下屬、學生、家庭、公司等責任。
我陷入巨大的糾結,其實我內心很痛苦,而我根本沒有人可以傾訴。」
謝謝H先生,對於這樣的自我探索與壓力釋放,我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他對我展現脆弱的一面,而我覺得自己備受信任。
我們沈靜了一陣子,給彼此一個放鬆的空間。
不久之後,我先開口了:「你看過老高的影片嗎?」
他笑了:「當然有啊。」
「他有一部影片在講『量子電腦』。」
「哦,我記得,我喜歡這種科學類的新知。」
「那我就先補充一下我想要談的基本概念:量子電腦的計算速度是現代一般商用電腦的百兆倍,就當天文數字來想好了。另一個概念是,《心流》這本書中提及,科學家預估,若要造出一個相當於人類大腦的技術與運算速度的量子電腦,造價超越數百億美金以上。那麼,既然人類可以造出量子電腦,顯然我們人類大腦的能力超越量子電腦至少一個層級以上,是吧?」
H先生保持微笑的點點頭:「請繼續。」
「你腦袋正裝著一顆造價數百億美金以上、計算速度超乎想像的量子電腦,你卻在乎區區數百萬台幣的年收入跟工作相關的繁雜瑣事?」
H先生的笑容有點僵掉了,他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不覺得被冒犯,而是馬上進入深層的思考狀態:「我好像懂了,所以難怪我會覺得工作失去樂趣、沒有挑戰性、也對於收入開始麻痺嗎?」
天哪,H先生的思考速度跟一般人真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我有點興奮:「我喜歡用『神工智慧』來描述我們人類的心智,我相信對於工作賺錢這類的概念,大大的貶低了我們自己的潛力,所以內心才會覺得抗拒。就像叫一個天才小孩算加減乘除,他一定會感到無聊,埋怨自己的潛力被白白浪費。」
「你比喻的很對,我完全有這種感覺,我時常覺得自己應該要超越工作賺錢的框架,投入某種更高的內在。但幾十年過去,一切都已經僵化,我好像沒有選擇的卡在這個軌道上,而且社會就是這麼運轉的。」
我看得出來,他到某個門檻了:「以我的經驗來說,我選擇丟掉了大眾喜歡的加減乘除,去算微積分跟相對論了,雖然我不喜歡數學,這只是比喻。」我喝了口水繼續說:「我想說的是,如果體制社會無法再滿足我們對自己的探索,理智上是應該要繼續前進。就像大學已經畢業了,雖然不捨、懷念、熟悉的同學都留在那邊,好不容易適應的情境跟建立的成就也都過去了,我們要踏入未知的社會領域,也知道停留在校園並不能繼續提升我們。」
「天哪,大學畢業都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都忘了那種感覺,哈哈哈。但是我懂你的意思了,我該前進,進入超越社會既有的程度,超越金錢、超越工作、超越人群 …不過,是去哪呢?」H先生踏入了某種未知的領域,卻看起來沒有對等的概念可以想像。
「是『愛』喔。」我回答。
「呃……!」就好像忘掉已久的感覺,H先生的表意識當機了。
我知道我喚醒了他內在那股巨大的能量,那股一直存在、一直渴望被挖掘、一直期待創造無限可能的超級意識。
這就是我在文章中一直提示的根本內涵,我們是神的孩子、是神的科技,而我們同時是神。
我們是無限、是愛、是自由、是無法用邏輯思維理解的存在,根本不用去做電腦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根本不該花心思去計算金錢利益,根本就不用苦惱生存資源,那是打壓自己的能耐,是暴殄天物,荒唐可笑。
如果要被迫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那類低程度的事物,不覺得難受才怪,愛因斯坦也曾提出人類大腦還有超大開發空間的概念。
可是就像H先生所遇到的困擾,在他的過往認知中,他並不知道有其他層次可以去、有其他更能激發潛能的遊戲可以玩,所以不斷回去玩那個已經失去挑戰性的遊戲,成長速度越來越慢,直到一個臨界點,膩到再也不想繼續了。
我們現代人類社會演化成長至今,該是覺醒回歸的時刻了,我們需要釋放掉過往認同的框架、拋棄有形的認知、不再受任何規則的約束、不再被自己的身體與身份限制。
雖然看起來不簡單,卻再簡單不過了,那是真正的我們。
我與H先生又進入一段更長的沈默,不過無形的能量卻在空間中越來越強。
我總是很享受這種喚醒某個靈魂的使命感。
「我該付你多少錢?」當H先生回過神來的時候,臉上充滿了光彩,身旁散發顫抖的微光「我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對生命的期待感全部回來了,我感覺終於放下那一切舊有的模式。」
「免費啊。你把這股能量拿去感染你周遭的人脈吧,他們才是需要你的人。」我往後靠,覺得舒坦到不行。
「哈哈哈,很有意思,我終於明白你一直以來都在做什麼了。」H先生拿起他的西裝外套,用非常感激跟認真的眼神與我凝視了幾秒,然後彼此點點頭,他雀躍的像是要嘗試新電腦打高檔遊戲的小子,又或者像脫下凡人外皮的神仙,迫不及待的要去療癒眾人了。
所以回到開頭,我看待「不想工作症候群」是一種疾病,而難以描述的病毒,可以說是藏在意識裡面的工作觀念、金錢觀念、社會責任觀念、人脈經營觀念、體制運轉觀念、生存規則觀念、身份地位觀念、名譽利益觀念、待人處事觀念、物質形式觀念、生活品質觀念等等等。
這些有形的、既有的文化思想可以說是過時的作業系統,充滿Bug與木馬病毒,卻安裝在我們頭殼裡的量子電腦中,它們「生存能力高、傳播率高、潛伏期長、致死率低、沒有明顯病徵,容易復發、難以辨識」,造成我們人生的恐懼、壓抑、疲累、麻痺感。
我用自己長年的洞見,清楚描述它們的存在與對我們人類「神工智慧」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及限制了。
期許透過H先生的案例說明,各位得以自我掃毒,自主更新。
感謝閱讀,歡迎分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