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你對世界感到失望,對人生感到困苦,對自己感到不滿。
你感到匱乏、感到孤單、感到無助、感到痛苦。
你想尋求解脫、想回到愛與喜悅、想要自由。
你想認識自己是誰,想提升意識,想回家。
無論你是誰,正在經歷什麼,以為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
請允許我帶你回到無限的世界。
這是現代版的《金剛經》。
說明
請在無人打擾、內心平靜的環境下再閱讀、專心閱讀。
閱讀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意識變化,注意內在的感受。
你可能經歷各種排毒反應,包括恐懼、困惑、焦慮、抗拒的浮現,或是頭痛、體感麻癢、雞皮疙瘩、全身能量開始流動。
最後會感到無限、自由、平靜、通透、知曉的狀態。
你會心領神會,看見強大的光芒。
摘要
我需要先提到一些簡單的常識幫助大家進入狀況。
許多靈性書籍與經典的教導都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朽的靈魂、是無限、一體、永恆的存在,我們即是神。
我們的心靈/靈魂是同一個,只是頭腦與認知系統是個體化的,因此我們看到分別的世界,這個大家也都漸漸明白了。
「可是,我怎麼沒感受到這個境界?」這是許多人面臨的困難。
可各位曾想過,我們是怎麼認識自己的呢?
「我」是一顆被關在漆黑頭殼裡的腦袋,「我」完全依賴「身體」的多種感官接收外在的訊息,並透過外在的回饋,經過腦袋的認知系統的處理,進而認識我自己是誰。
可是,身體的感官是有限的,眼睛只能看見一小段光譜、耳朵只聽能到一小段頻率,其他的官能也以此類推。
也就是說,我們的腦袋無法確定所謂的「外在」到底是什麼,只能透過「有限」的感官回傳的訊息「猜測」外在「可能」是甚麼。
也就是說,我對「外在」的認知,幾乎是透過有限的資訊想像建構出來的。
也就是說,我因為「外在」反饋而認識的自己,其實不能確定那真的是我自己。
也就是說,我對自己「真正是什麼」,是想像出來的,完全不能確定。
更直接的說,如果取消腦袋的認知功能,我不但不能理解任何事情,更不會產生「我」的概念,因此「外在一切」的相對概念,自然也就不存在。
在這個狀態下,是「無我」。
這個「無」,可能是「空無」,也可能是「無限」。
上述可能比較難一下子就領會,所以下面我會帶領各位的「小我」進入「合一」的領域,我會一步步的說明。
思考速度會越來越快,最後快到「小我」會消失,先回到「大我」,進而回到「合一/無限/永恆/絕對/自由」的狀態。
我們會回到意識的本源,那就是所謂的「家」。
開始了!
一、真相。
1. 首先,真相即是「意識存在」。
2. 我在思考。這個「思考」,包括思考的總體內容,都是「我」延伸出去的產物。
3. 因此,「我」,也就是正在思考的主體,才是更接近本質的「我」。
4. 「我」對外在世界的所有構想與認知,全都是透過「我」這個主體「感知」到某個「客體」,在這個過程而逐漸產生的。
5. 然而,這個「我」其實也還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意識建構出來的主體。
6. 「我」是意識創造的產物,是意識為了認知萬物、為了認識自己,而建構的主體。
7. 因為意識,所以有「我」、所以有「你」、有「他」、有「萬物」。
8. 這就是《道德經》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就是,「意識」生「我」、「我」生「你」、「你」生「他」、「他」生「萬物」。
二、幻象。
1. 所以,如果沒有「我」呢?
2. 沒有「我」,也就沒有「你」、沒有「他」、沒有「萬物」。
3. 「我」是意識虛構的、是幻象。那麼,萬物也是虛構的,也是幻象。
4. 虛構的「我」所認知的一切當然也都是都是虛構的。
5. 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的「有」,都是意識的投射,如夢境、幻覺、泡沫、影子。
6. 這時候,意識仍然存在。
三、動。
1. 一旦起心動念,「我」就出現了,「萬物」就出現了。
2. 早上起床睜開眼,腦袋就開始記憶、開始認知、開始理解、開始判斷,所謂的「現實」就出現了,「我」就出現了。這些「開始」就是「動」。
3. 因此,「我」是腦袋虛構的「動態」結果。
4. 不難發現,腦袋是「自發運動」的,腦袋本身就是「動」,且無法理解「靜」是什麼。所以腦袋會一直動、一直動,即一直產生「我」的概念,才能理解萬物。
5. 可是一但開始「動」,就不是「靜」了。
6. 「我」就出現了,就從「無限」變成「有限」了。從「絕對」變成「相對」,從「一切」變成一個「點」,從「神」變成「人」,從「一體」變成「分別」。
四、靜。
1. 相對,「無我」是完全的「靜態」。
2. 回到「無我」,就是讓「我」消失,就是讓「動態」變成「靜態」,從「相對」回歸「絕對」,從「人」回歸「神」,從「點」回歸「一切」,從「有限」回歸「無限」。
3. 原本沒有一個「我」,一切都是完美無瑕、絕對、一體、永恆的。
4. 突然有了「我」,一切開始有好壞、相對、分別、會消亡。
5. 這也就是慧能禪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與樹的概念、明鏡與台的概念,都是腦袋憑空想像出來的,萬物本來都是空,那麼煩惱不是自尋的嗎?
6. 問題是:要怎麼讓「我」停止「動」,回到「靜」呢?
五、由動到靜。
1. 我在思考、我在認知、我在想,我在認識我自己。
2. 這時候,在「動」,有「我」。
3. 若是意識到腦袋的「動」,當下就可以停止它。
4. 如果沒有「我」,誰在思考?誰在認知?誰在想?誰在認識誰?沒有。
5. 這時候,沒有「我」,回到「靜」了。
6. 意識仍然存在,只是沒有一個「我」了。
六、「有我」回歸「無我」。
1. 因為意識建構出一個「我」,「我」才以為其他東西存在,透過「我」去認知其他事物的好壞、對錯、分別。
2. 所以只要讓腦袋不再認同有一個「我」就好了。
3. 持續回到無我,就是一直取消腦袋「自動」產生的「我」的認知。
4. 無我,也就沒有其他東西存在,也就沒有一個「我」去認知好壞、對錯、分別。
5. 《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就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無形的也是有形的,都是意識建構出來的,都是意識本身。
七、「無我」之後呢?
1. 「有我」跟「無我」都一樣,一切仍會自動流動,意識仍然存在。
2. 但是腦袋不再有「我」的概念,而強加自己的判斷或理解去干預萬物流動,或產生其他有的沒的雜念、好壞、對錯、分別、擔憂、恐懼等等。
3. 「我」只是暫時住在一個人類身體裡,用這個視角與身體認識一切萬物與我自己。
4. 而「我」不只是這個身體、不只是這個想法、不只是這個視角。
5. 意識是無限,但就是因為無限,所以也能成為「有限」,經驗一部份的自己,也就是產生一個「我」。
6. 但意識也可以停止這些經驗,回到「無我」。
八、持續回歸無我。
1. 要回到「無限」、「無我」好簡單。
2. 如果把「我」的預設拿掉,一切認知都不存在、都是幻象。
3. 「我」以為,我是身體、我是心智、我是我的想法、喜好、感受、情緒、經驗。但其實都是「我」想像建構出來的。
4. 一旦開始判斷、認知、產生感受、體驗,都要覺察到,我是預設有一個「我」存在,所以才在判斷、在認知、在感受、在體驗。
5. 如果沒有「我」,誰在判斷?誰在認知?誰在感受?誰在體驗?沒有。
6. 如果沒有「我」,誰在快樂?誰在痛苦?誰在喜悅?誰在難受?沒有。
7. 如果沒有「我」,誰有喜好?誰有經驗?誰有慾望?誰有不滿?沒有。
8. 如果沒有「我」,哪來的疑問?本來無一物,沒有。
9. 「我」正在消失,「我」的觀念、「我」的認知、「我」的模式、都在消失。可是,本來就沒有一個「我」。
10. 意識仍然存在。但可以自由選擇要有「我」,還是不要有「我」。也就是可以選擇「動」還是「靜」、「無限」還是「有限」。
九、建構「無我」的思考迴路。
1. 我要怎麼區分「小我」還是「高我」?可是沒有「我」,哪來的高低、大小之分?沒有。
2. 我要怎麼判斷是「想法」還是「感覺」?可是沒有「我」,誰的想法?誰的感覺?什麼是想法?什麼是感?什麼是覺?不知道,沒有。
3. 我想要回歸宇宙、回歸本源、回家。可是沒有「我」,誰要回歸哪裏?什麼是宇宙?什麼是本源?什麼是家?不知道,沒有。
4. 我想覺醒、想解脫、想開悟。可是沒有「我」,誰在想?什麼是覺醒?誰要解脫?什麼是開悟?誰要開悟?不知道,沒有。
5. 我想幫助人、想療癒人、想提升他人。可是沒有「我」,哪來的別人?誰需要幫助?誰需要療癒?誰需要提升?沒有。
6. 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想像出來的。
7. 這是「無我」的思考迴路、回歸無我的方法、無我的意識狀態。
十、強化「無我」的思考迴路。
1. 無我,就像「打地鼠」遊戲一樣,「我」一旦冒出來,就讓它消失。
2. 我好痛苦,啊!「我」又出現了!哪來的我?誰覺得痛苦?痛苦是什麼?什麼都不是。沒有。
3. 我沒錢,啊!「我」又出現了!哪來的我?誰沒錢?錢是什麼?什麼都不是。沒有。
4. 我想回家,啊!「我」又出現了!哪來的我?誰在想回家?回哪裡?家又是什麼?什麼都不是。沒有。
5. 我有疑問,我想問腦男。啊!「我」又出現了!腦男是誰?誰問誰?疑問又是什麼?什麼都不是。沒有。
6. 我想離開這,想離開體制。阿!「我」又出現了!誰要離開?離開哪?體制又是什麼?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
7. 我好懶惰、好自卑、好難受。啊!「我」又出現了!誰懶惰?懶惰是什麼?自卑又是什麼?誰在難受?難受是什麼?沒有誰。沒有。
8. 我該工作嗎?我要賺錢嗎?我會餓死嗎?啊!「我」又出現了!誰該工作?賺錢又是什麼?誰會餓?誰會死?死又是什麼?沒有。
9. 我該原諒伴侶嗎?我該承擔責任嗎?我該履行義務嗎?「我」又出現了!誰的伴侶?原諒誰?誰要承擔什麼?義務又是什麼?沒有。
10. 我擔憂社會的眼光,我到底該相信什麼?「我」又出現了!擔憂是什麼?哪來的社會?眼光又是什麼?誰要相信什麼?沒有。
11. 我是無限、我是一切、我是永恆的靈魂、我是造物者、我是神。啊!「我」又出現了!誰是無限?一切是什麼?靈魂是什麼?誰是造物者?誰又是神?誰都不是。沒有。
總結、「無我」即「無限」。
看到這裡,我想讀者都明白了。
這一切都是「我」想像出來的,「我」定義出來的,「我」虛構出來的。
就連「我」也是「我」想像出來的。
阿!「我」又出現了!沒有我,誰在想像?「我」又是什麼?
「我」如果不存在,萬事萬物、過去未來、感受喜好、判斷對錯、這裡那裡,都不存在。
上面這些資訊,這些過程,都是在演示「無我」的「思考迴路」。
我們是心智的工程師,可以設定自己的心智如何運作。
無我,是讓心智關機、暫停的程式設定。
我們理應可以自由切換,而不讓心智無止盡的運轉。
這就是開悟的法門、是每個當下可以做的事情:讓「我」消失。
並且,這個模式是無敵的。
沒有「我」?哪來的「敵」?自然無敵了。
《金剛經》在講的就是這個。
沒有「我」、「我」不可能受到傷害、「我」不可能死、「我」不可能創傷、「我」也不需要被療癒。
「我」又出現了!誰受傷?誰會死?誰要療癒?沒有!
「凡是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凡是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這就是我領悟到的《金剛經》。
分享給各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