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與結束之後的故事|腦男

靈魂的冒險

腦男Leo
5 min readFeb 13, 2020

靈魂的誕生

在一片看不到盡頭的光之海中,浮出了一個小光球,那是「我」的誕生。我決定離開源頭,開啟我永恆的冒險、成長與進化之旅。

第二密度

依規定,我需要選擇一顆生命行星,化身成任何一種第二密度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或礦物來開始我對生命的基本認識。在無限長的歲月中,我在低階生命的內在認識到多樣化的偉大創造。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也是星球的一部分,也是宇宙的一部份。我觀察一切是如何變化:我的生命類型在環境中是如何表達、如何生存、如何組織、如何延續。

第三密度

又經過無限長的歲月,我已領悟到二元的終極意涵,於是我被允許前進到第三密度。第三密度的生物多了一個選項「自由意志」。在這裡,我可以選擇不用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探索我想體驗的實相。剛開始,我還是很習慣二元思維,畢竟那已內化成我的基礎,但二元的行動卻帶給我好多沒想像過的後果。一不小心,我就可能傷害別的生命、傷害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我未曾體驗過的負面情感;有的時候這個傷害是永恆的,這是如此艱難的操作呀。而我也得依照規定在其他轉世中承擔自己曾犯下的錯誤,我開始理解到因果業力是多麽重要的設計。

如此轉世了上百次,我逐漸覺察到更多的可能性,我拿捏自己的自由意志越來越精準,我創造來越多美好,這使我領悟「和諧」在無盡的宇宙中是多麼的重要。如此又轉世了上百次,我已訓練自己成為高級自律的大師人格,我完全領悟到自己的力量可能導致的後果,於是我的生命中錯誤越來越少,直到近乎消失。在這個階段間,我從內在聽到、看到、感覺到身為生命不曾經歷的感覺:我發現自己肉身的限制越來越少、意識覺知越來越強;我能夠將思想顯化成實相,甚至影響到我肉身無法企及的領域與他人的意識。那瞬間,我提升了,我覺察到自己是一部份的物質、一部份的思想。

第四密度

我驚覺,在第三密度無限長的輪迴轉世中,淬煉出的智慧與力量達到第四密度的道德門檻,我被允許更多的力量、知道更多宏偉的計畫,等我意識到的時候,我已然是第四密度的生命。我深刻的理解到肉身只是我的一小部分,是我思想內涵的外在顯化。在第四密度中,非物質型態的我可以上天下地、離開肉身所居的星球在宇宙中穿梭。有些地方可以輕易到達,有些地方因為我的頻率還不夠無法到達。這個階段,我從生命的學習者成為指導者。許多第三密度的生物稱我為指導靈或天使或揚升大師,我很榮幸能將我的智慧用第三密度無法覺察的方式分享給他們,並讓他們的生命有長久的正面影響、不造成任何傷害。

又在無限長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如何與其他第四密度的生物成為一體,共享所有經驗與知識,同時將我的思想特色淬煉到絕無僅有的美麗。這使我們的文明發展速度與規模是第三密度的無限倍。此時的「我」就是一個文明本身。我從一個星球的文明、擴展到一顆星球、一個太陽系、一個銀河系、一個星團。對我來說,時空的限制漸漸不再有意義,個體與群體的分別也近乎消失。我們為了延續文明,創造更多的文明來提升自己,於是我們學習到如何將一顆荒涼的星球培養成可以繁衍生命的環境。在那裡,我們播種,我們施肥,我們創造第三密度的智慧生命體,並維護、指引、提升他們的文明,直到他們進入第四密度,成為我們的夥伴。

第五密度

經過無限長的時間,「我」已然是多重文明的集合智慧體。我內在擁有上千上萬個不同生命形態的文明,在完美和諧的秩序中創造無限美好的生命體驗,文明規模占據各大星團。我也能同時將自己化身成無數個生命個體,降臨在不同的星球文明中,同時體驗我內在創造的多重文明實相,這實在好玩極了。原來,這就是第五密度的感覺。

我學會淬煉了有限與無限的時空,同時我能夠開始指導、管理我內在靈魂的轉世計畫。靈魂在有限的時空中生命死亡後,會瞬間移動來到無限的時空。在這裡,我依照他們過去的經驗給予他們最正確的生命體驗藍圖,並讓這些靈魂繼續他們的轉世課題。此時我被允許參與創造恆星、黑洞、蟲洞等各種天體,讓我內在的個體或文明可以更超乎極限的發展。

第六密度

於是某一刻,我內在的文明足跡已然拓展到整個宇宙的邊界,我發現,「我」就是宇宙本身,我內在的智慧被允許不用再需要轉世成任何生命形態。除了我這個宇宙,還有上千上萬個宇宙。我們這些多重宇宙,每個內在的天體創造與多重文明都讓彼此驚嘆連連,有剛成形的小宇宙,也有我無法想像的大宇宙。「我們」這群宇宙智慧體的總和,被生命個體稱為「一」或「神」的概念。

第七密度

於是,又在無限長的時光裡,我內在不斷滋養了好幾個宇宙級別的意識智慧體,我已然是個老宇宙了。某一天,我決定休息,我將自己的意識投身到光之海,回到溫暖的懷抱裡。然後我驚醒,這一趟旅程…原來就是找到自己,認識到自己就是「源頭」本身。

腦男。

--

--

腦男Leo
腦男Leo

Written by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