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談金剛經入門 】

腦男Leo
Jul 17, 2023

--

金剛經原名為「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Prajna)意指「出世智慧」;有別於入世智慧,般若不在於搞懂任何東西,而是破除有任何東西需要被搞懂的妄念本身。

「波羅蜜」為梵文音譯「Paramita」意思為「到彼岸」 — — 超越有生有死的此岸、直達不生不滅的永恆涅槃岸。

此出世之法能斷一切煩惱,故名金剛,為宇宙最堅實物質之意。

金剛經透過抽象的邏輯,驗證了超越五官(五蘊 )所建構的世界。

金剛經的意圖為指示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法門,遠離憂悲苦惱,使精神存在於歡樂的天國佛土之中。

然而那境界是短暫人世與心智邏輯無法理解的層次,所以需要透過各種淺顯易懂的方便說法,貼心的以聽聞者能徹底明白的方式引導說明,讓他們從自己的內在實際經驗那每個人原本就一直在經驗的。

佛有云:「若聽聞此法之人不驚不怖不畏,而能信受修持,為第一稀有之人。」

代表此人慧根福報已足,有能力理解金剛經的內涵,使用這套方法破除我執障礙,回歸永恆本源。

出世智慧,使活在五官世界中的頭腦瞭解如何解除痛苦、到達無苦的狀態、維持在無苦的狀態、或隨時能自我解除痛苦、也能隨緣解除他人的痛苦。

無始以來的覺悟者們,在累世的考察與沈思中,完全明白幻覺產生的根源,並提出一個統一理論,那就是如何徹底根除各種幻覺,使頭腦發現內在無苦恆常的覺性,並與之同在。

一但頭腦真實的認出並經驗到,那覺性從未受過苦,也從未損過一絲一毫,它永恆如是,無所不包,完美無瑕,就能在同一時刻發現自己的痛苦不再,圓滿的證明自己真的從未受過任何苦。

當頭腦清楚明白的發現,苦是如何隨機產生與如何主動消除,就能自主考察與掌握精神苦幻的生滅,遊玩於世間,卻不沈淪其中。

如果頭腦中,有一個或多個自相矛盾的念頭(自我衝突或指令不明確的程式碼),那麼它的力量就會不斷的內耗衝突,使得生命糾結在一團,無法往任何方向有效的前進,意識內容被無盡的出錯訊號給充斥,造成煩惱與輪迴的現象。

而上述所說的這個錯誤衝突,根本概念就是「因緣而生」的自我認同現象,也就是「自我」。

在一望無際的空性與真理之中,沒有可以辨識並認同的外界象徵,也就無法產生相對的觀點,也就沒有一個「我」可以被認識。

然在象徵世界中,各式各樣的外界有形之物被心智以它自己的方式聯想成了一個主觀的世界觀,並從中延伸了一個假設真實的自己,以這個假設的「世界與我」,操作自己的思言行。

即使這個「世界與我」經過出世法的邏輯證實之後,都可以被視為虛擬的、虛假的、不具備真實作用的「虛擬世界與虛擬自我」,但只要不去證明它的虛幻,世界對當事人來說就是鐵錚錚的事實,他也將默認這個世界對自己的作用認定是真的,而在自己想象出來的世界中感覺渺小且無能為力,總有缺憾或無法跳脫的處境。

至於為什麼產生了象徵的世界?就是種種未經證實的假設產生的誤會結果,是妄念集合體導致的顛倒夢想世界,卻對活在其中的人真實無比,只因為他們拒絕去看見事物的本質。

因為如果看見了真相,自我也就會跟這個世界一起消失,這又產生了「死亡」的概念,這是心智最未知也就最害怕的,就是死亡 — — 即使死亡這個概念是一個虛假的假設產生的虛假的概念,對頭腦來說卻避之唯恐不及。

心智以為它必須緊抓這個世界或某些概念不放,緊抓著它的經驗或記憶或錯誤的自我結論不放,這樣它就不會死 — — 卻會造成最大的痛苦,因為它抓的是一個不存在的虛假概念,絕不親手拔除它,拚命捍衛它,直到喪失力量去把握真實永恆的無苦之悅,完全陷入了無間地獄。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就是在試圖勸說這類自陷於苦海中的心智,一個逆轉精神痛苦的法門,直到那心智完全消除世界、消除自我、也就消除了痛苦,再次證得了本來面目,學會自由出入世,不再回不了家,也不再自找苦吃,而可以享受悠遊自在的生命狀態。

五官是為了享樂而被發明,然則心智如果誤解了享樂的本質,就會陷入執迷不悟的苦海中,樂全都變成了苦,自然難以輕鬆的遊戲人間。

金剛經不只是出世的智慧,更是入世的智慧,它有能力使信受修持的心智,可以在這個世間透過五蘊享受無盡的樂趣,卻能夠避免一切的苦,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自然也學會了如何從意識根源的層次再次編寫或修正這個世界。

然而一旦證悟之後,此法也就達成任務,不再被需要了。

放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及其中的法門,就是最後一步,連法都不需要有了。

佛入涅槃前有云:「吾成佛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個字。」

__

免費下載金剛經白話翻譯,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dyB49uD9Rqd3P3meA8TvYUc_OnZeVhI1

--

--

腦男Leo
腦男Leo

Written by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