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妙行無住:「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一、名詞釋義:
1.何謂「佈施」?
佈者普也,施者捨也。
將福利普遍施予他人就是佈施。
2.何謂「法」?
無論能見或不能見,能聞或不能聞,只要是在心中想到的任何象徵、或形成的概念,都屬於「法」。
知識、方法、信念、理念、願力、世間法、出世法,都包含在「法」內。
3.何謂「無住」?
住,就是停駐於此,執著於此;無住,就是不止於此、不執著於此。
無住法佈施,就是「不執著於任何方法或內容的分享給予。」
二、佈施分為三種:
1.財佈施:
簡言之,凡以金錢或資源行分享者。
如飲食、衣服、藥品、日用品、生活雜費等,都屬財施。
過去財施是現在得財之因。
自己生活簡單,才較有能力佈施眾生、有能力享福。
2.法佈施:
宣揚佛正法,以教化眾生,使眾生得方法以解脫諸痛苦。
舉凡個人技能、學術、知識、經驗、領悟、正覺的傳授,不藏私分享,可得聰明智慧果報。
3.無畏佈施:
不畏艱難危險、救人危急,使人免於恐怖,以精神或體力救度眾生。
寬恕、安慰或使他人得以從妄念中解脫得平安。
比如使人超越凡間的死亡概念,更洞見永恆的生命真相,可得健康長壽果報。
三、隨緣無相無住佈施:
若「佈施的機緣處境」、「佈施的人」、「接受佈施的人」、「所佈施的內容或事物」、「佈施的目的」,都不產生分別執著,行過而忘,即為隨緣無相無住佈施。
施恩不望報,甚至忘我、忘人、忘物、忘法、忘境的自在佈施,是真解脫。
四、佈施的好處:
「有施必有德。」
佈施除了受到良好且對應的果報,最大的好處是能杜絕貪執之念與苦。
除了流動外在有形之物,更能把一切內在凡塵習氣也都捨掉,達到整個人生的轉化。
若一個人能將錢、財、寶、藝,甚至生命都無吝嗇的分享出去,更能將匱乏、憤怒、愚昧、傲慢、質疑、謊言、算計等有毒習氣給一併卸除;如此,自然得清淨平安、福德圓滿之果報。
五、結論:
佈施不報期待,是因為果報超越期待。
對我來說,佈施是真正一本萬利的絕妙法門。
不斷嘗試將自己的身心都放下,能捨就捨,能空就空,卻得更多。
每當我分享任何一個外在物品或內在感受,我必定在未來得到更多超乎想像的美好,感恩無比。
腦男的生命實驗結果:佛法真實不虛!
《奇蹟課程》:若要擁有,普施眾生。
如果「給予」即「擁有」,而且「所有」即「所是」,那麼「給予」即「所是」。
我給予什麼,我就是什麼;若我給予最大的財富,那我就是最大的財富本身。(若要暴富,普施眾生。)
感恩。
__
來源/金剛經筆記:達觀法師報告&洪登照居士整理。
編整/腦男。
__
延伸閱讀:
【牛頓第三定律:向下給予,使您往上飛昇。】腦男。
https://www.facebook.com/Brainmenleo/posts/59843735548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