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工作之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腦男

腦男Leo
4 min readSep 11, 2020

--

有觀察到一些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

所以為了更完整說明我的想法以及我心中所見,希望分享一個明確的方向供讀者可以探索。

首先,我指的「不工作」並不是不去從事生產或服務,畢竟那是社會運轉延續文明必要的日常活動。

我意圖提醒的是「不要讓自己的身心,為了生存的恐懼、經濟成長的觀念、責任義務的制約或貪婪慾望焦慮等情緒給驅使,造成強迫性的重複勞動行為,使自身能力或意識提升停滯。」

現代社會特別強調累積財富的觀念,又大量促進消費欲望,讓金錢物質佔了人生的主導權,像隱形的手控制了我們的生存方式,使多數人的思維跟行動模式被綁在「賺錢 — 消費」的迴圈無法掙脫,無暇顧及自身的夢想或使命、忽視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自然之間的關係。

一旦掙脫了體制的枷鎖,會突然驚覺,生存真實需要的並不多,而當心力、體力、時間都拿回來之後,人生才得以開始掌握。

那麼原本同樣的行為活動,如「從事生產或服務」在心境上,會轉化成是探索、體驗、關懷、貢獻為出發點,不再是為了金錢或利益。

所以反過來說「探索、體驗、關懷、貢獻」就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雖然表面上可能很像生產與服務,可是做的人心境已經不同了,格局已經擴大了。

各位可以明顯觀察到,我打文章並不是為了錢,也沒有積極接案,甚至把許多有價值、可以賣錢、足以開高檔課程的內容都無私貢獻分享。

我相信我的洞見智慧是屬於全人類的,也相信正是因為我的無私貢獻,才被給予如此豐盛又自由的生活,這樣的喜悅更使我不自主的想分享給他人,就形成正面的能量循環。

再來,有些人在體制文化生存太久,已經不知不覺養成某種奴性,若是沒有社會給予的目標、沒有主管交代的事項、沒有長輩灌輸的道德框架、沒有參考書或教學指引等等,居然就不知道該怎麼活,這種現象也發生在我身上過,這的確是需要被克服的過程。

思維行動模式仍然會有慣性去想錢、想工作,但可以發現許多是基於恐懼焦慮、沒安全感或自責心態,這就是扭曲的觀念文化不斷消耗我們能量的狀況,去發現這個狀態並療癒自己。

自由是需要習慣的,我非常推薦先試試看「什麼都不做」,細細品嚐自由的感覺,讓勞動多年的身心深度的放鬆。

然後,讓身體帶著我們走,讓興奮感、渴望、好奇心、使命感、愛這類的情感驅動我們前進。

觀察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不感興趣,然後一路冒險就可以了。

以我來說,在這段過渡期,我幾乎每一週都會學到新技能,比如學習跳舞、樂器、金工、書法、木作、種植、氣功、冥想、繪畫、寫作、旅行、爬山、游泳、閱讀、即興創造、脈輪、動物溝通等,從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活化自己長期僵硬的身心,打通筋絡,使生命能量開始流動,累積生活必要的技能,產生更強的獨立性。

另外,我想特別提及古人、或者意識層級較高的人的生活方式。

古人生活的步調慢,除了養活自己繁衍後代之外,其他時間都在靜靜地觀察這個世界,觀察太陽、觀察月亮、觀察自然、觀察自己。

從這種深度的觀察中,可以深深體會到一種萬物的統一性、和諧性、完整性。

會覺察到我們與周邊的人、大地、天空、星星、月亮從來沒有分離過,是一體的。

若是體會到這種完美無暇、如此偉大的秩序與力量,我們光是融入學習其中的智慧都來不及了。

更能從中洞見:既然沒有分別,自己就是這一切。沒有高高在上的造物主,自己就是造物主的一部份。

生活越來越融入一體,那麼小我、分別心、二元對立、恐懼這類的觀念,自然就不需要了、淡化、消失了。

這時候,怎麼還會去想錢這種東西?白費能量而已。怎麼還會有貪婪或慾望?遲早會被滿足。怎麼還會想東想西?覺察當下都來不及了。

更會發現,費力的去做或想什麼,都是使自己脫離一體的軌道,掉入二元的陷阱。

所以勇敢的前進吧!願讀者都能在自我探索的路上發現自己早已被永恆的愛包覆著的幸福感。

這是我的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

謝謝!

--

--

腦男Leo
腦男Leo

Written by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