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做」根本就是假議題。
事實是這樣的:如果你真心相信或知道一件事:你會直接採取行動,根本不會去想。就如同不會去想怎麼刷牙、怎麼穿衣服、怎麼洗澡吃飯睡覺。
胡思亂想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我們習以為常
我們會去「想」的,是我們還不知道、也不相信的事情。大多是透過回想過往的經驗,而對於未來的臆測。而未來在哪裡呢?在我們的想像裡,對吧?那一點都不是真的,可是卻能把我們嚇得半死。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尤其在台灣很多人有這種經驗呢?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過多的時間觀念與恐懼感,來促使我們達到管理者需要的行為,講白了就是念書考試找好工作。這個「程式」深根蒂固的在台灣子民的腦海中。而當我們的結果不如「管理者」的預期時,我們會更深感恐懼,害怕被處罰、譴責,即使考試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方式、是一種測試能力的方式,卻被搞成生存競爭的模式,這給我們每一個人負面的成長經驗。
這導致我們活在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與恐懼中,忘記挑戰自己的渴望、忘記探索新事物的想法,什麼都會自動的往「社會期許」的方向去做、去想、去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自己。而這個「社會期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被灌輸的恐怖思想。也是我們不斷想來想去的罪魁禍首。
或許會有人說「思考整體利益」是文明文化基本思維,但是「犧牲自己」跟「賦予別人別自己更大的權力」是健康的嗎?平衡點在哪呢?怎麼取捨呢?
如何改善自己想的多、做得少的習慣?
全球局勢、政治立場、經濟狀況、家庭責任、自我期許等等,這些東西還熟悉嗎?是不是很沈重呢?這些都是強壓在我們身上的錯誤文化思維。上位者透過遮蔽真正的訊息、釋放錯誤的訊息來引導我們、包裝自我。讓我們關注錯誤的事情,產生負面情緒(對立、恐慌、憤怒等等)進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產生各種能量內耗。最後漁翁得利。選舉就是靠這招,而台灣的現況其實只剩下「選舉」。
從這個現象來看,我們做的每一個行為,都不是出於自己的渴望,而是猜想社會的期許。因為我們「認為」讓自己符合社會需要的,是「生存」的辦法。
所以我們大腦不由自主的計算生存方式..如同從小被植入的模式:怎麼樣的行動會讓我們生存的更好,更有優勢,更多財富或權利…?就是這樣的想啊想啊想啊~~~
然後人生就過去了或者是發現自己卡住了。回頭看看我們所做的大多行為,哪些是成就別人,哪些是成就自己?應該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吧?而這世上是沒有後悔藥這種東西的。
許願,就是把夢想的情境變成自己的生活
不敢想更不敢做,大概就是台灣保守文化的生態。許願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重新正視自己內在的渴望,正視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並且努力的讓自己重新找回自信,重新知道:我是對的!我的想法是對的!我的渴望是對的!錯了就修正,一步步更好,不是嗎?我們現在連犯錯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我們如何探索自己?
把自己所相信的、想要的情境寫下來,畫下來,說出來都好。那就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你會感到興奮無比。然後允許自己接受新事物,去學習、去關注喜歡的事情,允許自己在每一個可以選擇的時候,選擇那一個會讓自己更期待、更興奮的選項。
照個這個原則,慢慢行動力會越來越強,最後神奇的事發生了。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我們與身體共舞,彼此帶領著。不用思考,身體就自己去做了!
吸引力法則~~~
但要記住,許願的時候你是帶著什麼樣的相信呢?會不會你的願望最終也是在成就「別人」呢?檢視自己現在的人生,再看看自己夢想的人生,差距在哪裡?那就是我們要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