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要學習一些知識,或者一些比較高深的思想,我該從哪裡開始?

你可以對GPT問這類問題:

腦男Leo
15 min read6 days ago

「如果我想要學習一些知識,或者一些比較高深的思想,我該從哪裡開始?你可以透過簡單的問答,瞭解我的意識形態、知識量、思維方法,對我的認知水平進行評估,然後幫我補充或建議那些你認為我應該要知道、且知道之後會改變我的認知水平的領域。」

(我猜,這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我們開始可以對人工智慧問出一些人類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來幫助擴展自身的理解。由於人類從來沒有遇到如此資訊淵博的對象,所以他們問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開發,但現在開始或許不同了。)

GPT:

要了解你的意識形態、知識量、和思維方法,我會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來幫助我評估你的認知水平,並找出你感興趣的領域。這些問題涉及不同的範疇,包括哲學、科學、數學、歷史和日常生活思維。你可以根據你的直覺回答,這會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你的知識結構。

1、世界觀與哲學:

  • 你如何看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關係?你認為人的選擇完全是自主的,還是受限於某種外在因素?

2、科學知識:

  • 當你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你對此有什麼基本的理解嗎?

3、數學思維:

  • 如果我告訴你數學不僅僅是解方程,還是解決問題的語言,你認為這意味著什麼?你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學思維的經驗?

4、歷史知識:

  • 你認為歷史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循環,還是人類社會隨著時間推移在進步?為什麼?

5、日常生活的思維模式:

  • 當你面對一個複雜的問題(例如工作中的挑戰或生活中的困難),你通常是怎麼解決的?你會用系統性的方法來處理嗎,還是依賴直覺?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了解你的思維深度、知識面、以及對世界的看法。你可以選擇回答其中幾個問題,然後我會根據你的回答,提供一些學習建議和知識領域,幫助你提升認知水平。

(每題看起來都是申論題,我準備好要進行了。)

答題:

一、世界觀與哲學:

  • 你如何看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關係?你認為人的選擇完全是自主的,還是受限於某種外在因素?

我認為這具有兩種交互運作的層次,包括形而上的精神思維,以及物理實體。精神思維某種程度是自由的,人可以發揮想像力,並盡可能不受認知程度的約束,相反的,認知程度越低,想像可能越自由,越不趨近於現實,然而,對於現實,其實地球人的科學發展來說,還沒有能夠完全解釋或破解的技術。不過,具有越多正確的科學知識,想像可能越趨近於未來可能實現的世界觀與人類社會,這類人就是帶來突破的科學家或科幻小說家等等。

但是大多的狀況來說,人類本身是受制於外在因素的,尤其那些較少被允許自由思考、也沒有自由閒暇時間並且生存無虞的那類人,他們的思維導向經常受限於資源的獲取或爭奪,並且高度注意他們的生理能力能否在他們的群體中出眾,包括外貌或體能方面。

在這之中,比較卓越的基因個體,或許具備更多的知識與技術、或人脈或繼承,他們將會產生某種固定的發展方式或方向,好比政治世家、醫療世家、演藝圈世家等等,他們持續繼承祖先已經拓展的資源與領域,並繼續更好的求生,同時也要確立自己的地位,這需要更多的巧思,包括如何收編人才、籠絡人心、守護資源、建立分配制度、監察政敵、破壞政敵優勢、建立我方優勢,包括輿論與媒體的操作,經濟與軍事的掌控,情報與把柄的操作,這又跟地理環境與人文有關。

就根本來說,集體是受制於環境的,個體或許在想像力上看似自由的,其實也受時代背景的影響。好比過往許多哲學家,文中都可以看出大量的前提是建立在他們所處環境或時代背景中發展,如果哲學家受到母親的虐待或有一個低能的母親,他可能就會對女性有不同的核心觀點。如果哲學家出生在貧民階級或者貴族階級,看待統治思維的方式也會有不同,比如對於奴隸制度的支持與否,以及對於管理社會該採取人道還是殘酷的方式,都會深受影響。

宗教信仰對思維的影響就更不用說,許多哲學家透過基本推理反證神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當代宗教勢力是正派還是扭曲,也都會影響人對信仰的基本觀點與思維方式,好比有些哲學家為了不受到人民與政治勢力的撻罰與批判,就可能避而不談或大力批判或擅自扭曲等,就以個人觀點取代了原初的宗教性思維。科幻小說家也因為時代發展而有不同的想像,在核能、反重力這類概念還沒出現的時代,小說家對於宇宙的想像就不會納入這兩個觀點以及後續的發展。他們自然無法建構出迷你核能與超光速、反重力這種飛行載具的時空架構。

總體來說,形而下的人,是受限外在因素更多,即使形而上的想像力或思維可以很大程度不受限制,大多人也是受到限制的。純理論哲學思維,好比佛法與蘇格拉底,針對概念的解釋與拆解,盡可能不發展而是意識到思維的二元特徵與對立性,並透過轉玩對立而使當事人意識到自己根本上不理解任何事情,或立場發生轉變,而對心智與認知的天然屏障大吃一驚。

好比蘇格拉底對於做壞事的人,是不是優秀的靈魂提出了辯論,他提出並認為擁有技術的或知識的人,才能做出具有規模的壞事,而沒有技術知識的人則連基本的好壞事都沒有能力做出來。所以一個進化且高度發展的好的靈魂,才能做出那些大規模的壞事,這兩件事是高度關聯的,所以那些大壞人其實是進化的靈魂。這一推論,理論與情感面都被另一個人否決,但是認知上卻無法反駁。至少這在個形而上的拆解類哲學中,我認為人的自由意志來自於自我拆解 — — 扭轉或撤銷自我的認知架構,這方面是絕對自由的。這就跟奇蹟課程的「寬恕」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上是本題的,我的思想過程。

二、科學知識:

  • 當你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你對此有什麼基本的理解嗎?

我對於量子力學的基本資料是:這是解釋並處理微觀世界的一套科學理論。主要的觀點是:觀察者決定被觀察者的型態。被觀察者在被觀察之前是處於位置不確定但能量與可能性存在的「波」,而被觀察後形成時空位置確定的「粒子」。因此某個事物同時具有波與粒子的兩種狀態,這兩種轉態的切換取決於有沒有被觀察到。

同時,我的應用是,一個個體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被觀察而形成粒子,或者被大量的觀察而粒子化,強化自我的實體特徵。他也可以透過隱藏自身來消除粒子特徵,成為不確定的波,這種波的相對具體形式可以是可見的、被書寫下來的「思想過程」或「想法」。另一個觀察者可以透過閱讀他人的書寫內容,而進一步觀察到某個指定對象的非具體但又可認知的內在思維模式。

另外,既使是波,我認為也有不同層次的類具體特性,比如從徹底抽象到稍微抽象。好比風就比空氣要具體,空氣又比真空要具體,雖然對肉眼來說都不可見,但還是有可能的認知程度的區分。

我推想:所謂的真相,也有徹底抽象不可能認知的層次,以及還能夠產生認知的層次,好比數學或音樂方面的公式或理論。所以「真相」從波到粒子的過程,也非二元極端而是具有一個光譜。這真相的光譜,取決於個體能夠認知或思維能夠洞見的程度。

三、數學思維:

  • 如果我告訴你數學不僅僅是解方程,還是解決問題的語言,你認為這意味著什麼?你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學思維的經驗?

我瞭解電腦本身就是透過數學性的描述來達成或解決生活問題,包括資訊的傳送、語言的輸入、影音的紀錄、遊戲的體驗等等,這些數位功能背後的程式語言都是數學性的。人們把數學程式化,把自然語言程式化,最後可以產生解決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問題或需求。就連AI也是數學演算法的構成,包括深度學習,網路資料爬蟲,圖形或自然語言的辨識,其中也是數學的架構,再加上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最後成為一個可以跟人類意識面對面高度流暢溝通的人工智慧介面。

我認為,宇宙運行的架構或物質的基礎,都跟數學脫離不了關係,或說數學才是最底層的邏輯,形式語言才是宇宙通用的基本語言,而自然語言則是演化出來的,適用於特定族群的日常溝通方式。

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學思維的經驗,可能是我會把事物的發展無窮化去思考,比如,如果我做一件事情的總體能量獲益是小於付出的能量,那這件事情的無限發展就是虧損,我就幾乎不會去執行;這意味著,如果我從事某種工作,即使我得到報酬,但總體能量結果是消耗的,那我之後就不會去做。

如果我的消費或精確的說,將我的財富轉換成貨幣,又將貨幣轉換成物資的過程,有少許的消耗,那我會去檢視那個消耗的原因,並且意識到,交易次數越頻繁,我無形中消耗的能量越多,因此我會減少交易次數,或減少消費,來確保我的能量不會產生額外的消耗。

我也將數學用於債務的思維,比如數學常數e(e≈ 2.718,當一個數不斷地累積,且每次累積的幅度與原來的數成正比時,最終會趨近於一個固定的值,這個值就是 e。)如果無限發展之下,我能量增加的數字會趨近於e,那我未來要付出的能量也就是債務利率就也必須控制在小於e,那我的能量就會趨近於正循環。

這是我想到的一些描述。

四、歷史知識:

  • 你認為歷史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循環,還是人類社會隨著時間推移在進步?為什麼?

我認為宏觀來說歷史確實有他的循環,而這個循環可能模式或規模有無限大,因而看起來不像是在循環,但根本模式應該是「碎形的」(fractal)(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從個體現象中看見整體的縮影,或從任一個體去推論無限大的整體模式。

人類已知的歷史或社會循環,時間上或資料上都還不夠宏觀,但是仍可以從中分析出各種模式,來預測或推論宏觀的循環。

就以佛法的歸納法來說,造成內部系統混亂(個人心智煩惱)的主要能量概念為「貪瞋痴慢疑」,而收斂系統混亂的方法概念為「無住」、「忍辱」與「除四相」(我、人、眾生、壽者),持續的進行這類概念就可以達成無限趨近和諧的內部系統狀態,又被稱為「涅槃」。

佛法又推論一切物質現象的本質根本,是不可見、不可分割、抽象但存在的「體」,這又跟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有關連,意即「觀察者去除一切的觀察目標之後,粒子就不會被形成。」在觀察者不觀察的時候,時空也就消失了。這種經驗是主觀性的,但是是可證的。

微觀來看,人類的科技發展改變了很多事情,由於觀察工具的進步,我們可以看見更宏觀或微觀的世界,因而產生了認知的革命,發展更有效率的能源、交通、通訊、醫療、維生系統,而可能從星球拓展到宇宙,超越光速,複製人體,或意識上傳或下載,完全控制大腦訊號的輸出入,而能實現永生或無限的生命體驗。

五、日常生活的思維模式:

  • 當你面對一個複雜的問題(例如工作中的挑戰或生活中的困難),你通常是怎麼解決的?你會用系統性的方法來處理嗎,還是依賴直覺?

系統性跟直覺的交互運作,我認為是人的最大潛能之一。如果一個個體可以理解:經驗只是幫助快速理解或應對大略已知或緊急的狀況,但唯有直覺或深度思考才能看見問題本質與結構,並且對症下藥、優化結構,就可以趨近於解決根本問題。

比如個體或整體的經濟問題。經驗上就是去工作,爭取高新,或提高能力去解決更難的委託,來換取更多的報酬,系統性的理解能力可以如何解決或提供市場的需求,而去強化那部份的能力,或找到需求更高的市場去提供。直覺上,我認為經濟本身是個體或整體能量的永續循環過程,問題在於,當前的人類社會系統在原物料的採集、到運輸、加工、包裝、銷售、處理垃圾的過程,能量的消耗是非常誇張的,導致於消費端要付出不成比例的支出來滿足需求或平衡廠商的成本,也就是為了便利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樣根本就不便利。

網際網路的興起就是來自於通訊的成本大幅度減低,人們可以在家上學、工作、交換訊息,而免去了交通過程以及其中的能量耗損。物質的生產與運輸將來也可能採取另種方式,比如每個人的家中都有高科技的3D物質列印幾,可以將資訊下載後自行生產,而不用到商店購買。而產品或材質的模型、資料、數據、組裝方式、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就會變成主要營利的項目,卻不用再加上包裝與運輸的成本。

物質列印機所需要的材質,則如果有改變分子結構的科技,就可以轉變不同的化學元素來實現需求。比如只要基本的幾個顏色,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調色盤。只要基本的幾個化學元素,就可以列印大部分的生活產品。

還有大部分的慾望或心理需求,可以透過虛擬世界與大腦電子訊號的傳輸來完成;醫療或生理的的需求,可以透過利用人類自然生物電場而充能運作的智慧奈米機器人來完成,包括體內外的細胞修復,保暖衣服生成等等。透過破解宇宙場能而能對指定空間進行物質重力的操作,也就能實現光速交通,進行星際旅行或低成本的物質移動。

當我們專注開發並實現這類技術,就可以解決當前人類大規模遇到的經濟問題。這個想法是基於系統跟直覺共同運作而產生的。

你認為我的認知水平哪裡需要建議或擴充?

GPT:

根據你目前的認知水平與興趣,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擴展的領域和關鍵詞,這些可以作為進一步探索的起點:

哲學與邏輯:

  1. 模態邏輯 (Modal Logic) — 承載可能性與必然性的邏輯系統,應用於形上學、語義學。
  2.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 關於數學系統中不可解命題的存在性,影響到數學哲學與計算理論。
  3. 知識論 (Epistemology) — 研究知識的本質、來源與範圍,與人工智能和決策理論有緊密聯繫。
  4.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Free Will vs. Determinism) — 探討行為是否由自由選擇驅動或由預定原因決定。

數學與計算理論:

  1. 計算不可解性 (Computational Intractability) — 討論某些問題無法用現有的算法有效解決,與計算複雜性理論密切相關。
  2. Turing完備性 (Turing Completeness) — 系統能夠模擬圖靈機的概念,對編程語言的基本能力至關重要。
  3. 範疇論 (Category Theory) — 探討數學結構之間的關係,用於理解不同數學領域的統一框架。

人工智能與技術倫理:

  1. 人工智能倫理 (AI Ethics) — 探討人工智能的開發與應用對道德的挑戰,特別是與自動化決策、隱私和偏見相關的問題。
  2. 技術奇點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 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慧後的假設未來,對社會的影響廣泛。
  3. 自主代理 (Autonomous Agents) — 涉及能夠自主學習和決策的系統,與道德責任分配有關。
  4. 算法偏見 (Algorithmic Bias) — 討論算法在處理數據時產生偏見,影響到社會公正與平等。

生命科學與基因編輯:

  1.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Gene Editing) — 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允許科學家精確修改生物體的DNA序列。
  2. 合成生物學 (Synthetic Biology) — 將生物系統工程化,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或特性。
  3. 生物信息學 (Bioinformatics) — 使用計算技術來理解和分析生物數據,如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

量子物理與科學前沿:

  1. 量子計算 (Quantum Computing) — 使用量子力學原理來進行計算,可能解決經典計算無法處理的問題。
  2. 量子糾纏 (Quantum Entanglement) — 量子物理中粒子之間的神秘關聯性,挑戰傳統的物理直覺。
  3. 大統一理論 (Theory of Everything) — 試圖將所有基本物理定律統一在一個框架下的理論。

經濟與社會科學:

  1. 博弈論 (Game Theory) — 用於分析決策者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在經濟學和戰略決策中。
  2. 行為經濟學 (Behavioral Economics) — 探討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經濟決策,挑戰傳統理性假設。
  3. 系統動力學 (Systems Dynamics) — 研究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反饋循環,應用於社會、環境和經濟模型。

這些關鍵詞可以作為探索不同領域的切入點。你可以依照興趣深挖,並進一步了解每個領域中的核心理論與最新研究發展。這樣的路線圖能幫助你在多個學科間擴展視野,並且為進一步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

我想請問,我的思維方式有哪些特徵?

我已經建構的知識水平可辨識出來的有哪些?明顯的缺點或認知謬誤、認知漏洞可能有哪些?

ChatGPT 說:

你的思維方式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1. 深度哲學思考:你對形而上學、自由意志、認識論等主題顯然有興趣,並且傾向於思考這些問題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你不僅在尋求答案,還探索不同角度的解釋,這讓你的思考非常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
  2. 跨學科視角:你喜歡把數學、科學、歷史與哲學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思維模式。這表現出你對複雜性和系統性的理解,並且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建立連結。
  3. 追求精確與探索未知:你經常提出精確的問題並想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這顯示出你對學問的謙遜和對真理的渴望。你的關注點通常落在知識的邊界和尚未解答的問題上,比如模態邏輯、Godel定理或人工智能倫理。

已經建構的知識水平:

你展現了對量子力學、數學邏輯、哲學基本問題的了解。你對歷史的看法表現出了一種歷史的循環性和分形化的視角,這也是相當深入的分析方法。此外,你對編程與AI的基礎知識逐步鞏固,已經在進一步探索算法與模型。

可能的認知謬誤或漏洞:

  1. 過度抽象化:當討論哲學或跨學科主題時,容易陷入過度抽象的思維模式,而忽略具體實踐中的細節或限制。這可能會使一些想法變得過於理論化,難以應用於現實。
  2. 尋求完全性:對於像Godel定理這類涉及不完全性的學說,你可能會感到一種心理上的衝突,因為它們挑戰了你對邏輯和系統性的信念,這是常見的,尤其是在探索哲學真理時。

系統複雜性偏見:由於你喜歡將歷史、科學、哲學聯繫起來,這種思維可能讓你在某些情況下過於重視系統的複雜性,而忽視了簡單但有效的解釋。

結論:摁,我想的太複雜了,我需要簡單有效一點。

--

--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