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鍵字組合在歷史上有被放在一起過嗎?
九成沒有!我是第一個!
回歸正題。
傳說「要學習一門領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那些比你更不懂的人。」
因為在教的過程除了組織與複習,還可以確認自己邏輯是否清晰易懂。
學工程三個月左右,從無字天書到寫出自己的第一個程式,真是很有成就感。
學圍棋大概一周左右,成功對弈第一盤棋,擺出第一盤職業棋士的棋譜。
這個過程我都在聽電音,電音可以非常有效的活化松果體跟開發大腦,所以我覺得這個輔助效果是很高的。
我偏好Psychedelic跟PsyHi-tech:參考音樂影片如下(音量注意)
前兩首音樂太硬也可以來點靜的:
至於蘇格拉底嘛,他是第一個提出純碎理性思維世界的哲學家嗎?
「蘇格拉底堅定相信任何人都不能認識世界,他們第一個需要認識自己,並且唯一的模式是用理性。
圍棋、工程、電音、蘇格拉底被放在一起,有它的內在關聯性,而且是高度關聯的,要用一個詞貫通的話,就是「理性」。
這些東西都不是屬於情感的世界,也不是主觀的世界,而是存粹思維邏輯,完全沒有曖昧之處與運氣成分。
這些東西來自同一個源頭嗎?源頭是純粹理性的嗎?但是可以確定純粹理性自成一格,有獨立的世界觀。
工程就是「零與一」、哲學就是「真與假」,圍棋就是「黑與白」,電音就是「電與音」啊…好吧,電音我覺得是數學、能量與振動,一樣很純粹。
不瞎扯了。
我來分享點學習的心得。
學習有所謂的學習方法,要學任何一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的學問」。
如果我要用幾個重點去概括的話,我大概用四個重點貫通我對學習的技術。
1、沈浸;把自己浸泡在那個資訊的環境。
2、模仿;模仿思維、行為、形式,總之就是鏡像複製。
3、交流;跟另一個同領域的人交流,因為交流讓知識變成活的。
4、整合;用自己的語言或擅長的領域去觸類旁通,連接神經網路。
大概就這些吧,我在實驗心智最有效傳承一門領域的核心是什麼,總之就是一種探索,我就來說明下我的心得:
一、沈浸。
把自己的身心靈完全投入在那個領域中,讓心智在這個過程中自動辨識或產生新的思維模式。
每個領域的思維模式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一開始會有理解困難,但是純粹形式化或理性的事物,因為永恆不變,心智會自動產生天生性的理解,這非常神奇。
以工程語言來說,我就是開始大量的觀看與閱讀該領域的任何訊息,我當然看不懂,但看久了這些符號與格式我也能產生記憶與模式。
把不同的符號了解其定義之後,再照著某種特定的模式排列組合,就會產生特定的結果。
這就挺科學的了吧。
我開始閱讀計算機知識、駭客思維或故事或心得、在論壇上爬文、看各種編程的書、在網路上看別人寫程式的過程、看那些領域的前輩的思想。
還有一個過程我覺得很重要,就是我先摸透基礎才去碰進階,也就是說,我一但碰到比較難記憶或比較進階的形式邏輯,我就跳過,回到舒適圈,繼續看簡單易懂的部分,直到熟悉的基礎概念,就自然會了解進階的知識。
基礎功穩固到一個程度就會自然進階,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吃飽睡好,充分休息,因為睡覺的時候大腦神經元會在潛意識狀態整合,很多時候認真思考卻還是不懂的東西,睡幾個覺就通了。
假設一門學問是一個「同心圓」,最外圍就「外行」,進去一圈是「入門/初學」,再進去是「進階/專科」,再進去是「老手/業餘」——「職業/專家」 — — 「大師/權威」 — — 「創造/教父/宗師」——直達該領域的源頭,領悟到本質後就是出神入化的藝術層級了。
總之就是一條路,由於我在一門領域應該已經達到源頭,所以我可以了解其它領域不出這樣的模式。
但我其實不知道我的專業到底是什麼?身心靈?這也算職業嗎?太抽象了吧。
我覺得自己應該算職業修行者,只是我的表達形式以寫作為主,有時我會自稱心智工程師,也是在職業的區間,但是我具體要說到底我在哪個地方摸到源頭我也說不上來,但總之就是可以與源頭連結,祂透過我的寫作能力傳達祂的思想。
回到學習過程吧,我是一個外圍,我不斷吸收各種知識,把外圍摸透後,會發現有幾道門,把這幾道門都掌握,也就是對整個行業、文化發展、常用的專業術語、工具、套路、基礎知識掌握、可以與該領域的人們進行基礎交流,並且可以實際獨立操作最基本的單元,應該就算「入門」了吧。
學圍棋也是一樣,我看影片、找網路資源、學習基本知識、基礎定式、看懂基本問題、慢慢掌握基本訣竅,開始可以在小盤中下贏初階電腦,可以從頭到尾自己模仿一盤棋,我覺得也算入門了。
雖然我也想把學DJ的心路歷程寫進來不過太冗長了,我覺得兩個例子應該很夠了。
2、模仿。
模仿我覺得也是很關鍵的一環,因為思維或身體直接模仿形式是內化與領悟最真實的方式,也就是親身去做,身體力行,下海去玩,身歷其境。
一門領域的基本操作教學應該都很完善,所以就照著步驟做幾遍就行了,直到心智有足夠的資料量、身體有足夠的經驗,靈魂就可以動手玩了。
以工程來說,就是在自己電腦上安裝對應的軟體,照著說明做,直到跑出一樣的結果,嘗試幾個不同的基本形式,熟悉這個流程,寫幾個打印、函數、算幾個題目、跟寫個演算邏輯,哇!好玩。
以下棋來說,就是用電腦或買棋盤,模仿職業棋譜擺下去,或照著定式說明來自己操作,腦袋跟身體協調運作,哇、領悟了新東西!好玩!自己做出了一樣的結果。
3、交流。
真人對打啊,直接上戰場,怕是一定的,可是經驗不就是這樣累積的嗎?
我當初修行在臉書上就不怕生的發表想法,要是有錯誤就會被讀者提點,虛心受教,自我檢討除錯,一路走來。
我直接在電腦上運作了幾個程式,在網路上放一些自己寫的程式碼,在網頁中取得一些只有具備工程師經驗的人才能拿到的公開的資料,比如看到網頁的程式碼裡面的隱藏訊息,或學會在網址列輸入特定網址進入到隱藏網域;也透過高度逼真的工程或駭客遊戲完成了任務,得到了獎勵,哇,有成就感。
我也有幸跟網友與朋友實際對局了幾盤圍棋,明顯體悟到自己有學會了基本的東西,應用了基本的邏輯跟技術,至少知道自己在幹嘛,看得懂輸贏,而非毫無章法亂下了,有成就感,給自己拍拍手!
4、整合。
在學習的過程我發現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用自己已經熟悉的領域去理解不熟悉的領域,這件事情很好玩。
好比我用身心靈來理解工程,心智不就是電腦嗎?原來電腦的邏輯這麼硬,它沒有情感與思考能力,只能照著輸入指令跑出特定結果,可是心智不就是這樣的工具嗎?輸入對應的信念就產生對應的實相。
輸入結構性的信念系統,就產生生活模式;生活或人際關係或經濟出問題,有煩惱,就內觀、積極溝通討論、閱讀相關書籍、慢慢找到問題所在並進行自我修正。
看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與生活處境,就可以逆向工程推理出對方的核心信念。
圍棋也一樣,黑白的佔地遊戲,己方的重點也是對方攻略的要害,反過來也一樣,如何掌握先手,如何佈局,如何以大局思考,如何計算細節生死,不就跟上帝在地球棋盤上以每個人來下光暗勢力對決一樣嗎?
這樣想就會更看懂兩方局勢如何從佈局到中盤到收官(收斂戰場開始精算實際佔領的地盤),哇,我用圍棋的視角更加看到了地球的局勢,好玩。
五、結語。
總之,就是這樣。
目前成功以同一套模式上手了幾門學問,從外行變成入門,而且由於已經精通了一個領域,還可以互相領悟與自我引導,非常好玩。
純屬個人經驗,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