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豐盛的源頭是很有意思的冒險。
因為找到的獎勵就是更棒的生存潛力與生活品質,完全符合生命本能與天性,好似無時無刻都鼓勵我們這麼做。
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我發現的豐盛源頭。
豐盛意味著長期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而人是由身體、心智、靈性三個層次組成,這三個層次都有各自的需要、滿足的條件,因此個別有豐盛的源頭。
所以我將豐盛大致區分為,物質豐盛、智慧豐盛、心靈豐盛這三個層次簡單來談,本文先談談食物的部分。
一、生活必需品與食物。
我發現,逛當地的傳統市場能使我強烈感覺到物質豐盛。
在傳統市場的蔬菜水果,如果不是天災期間,總是有夠便宜,而且依季節不同而千變萬化。
逛水果攤的時候,像是在看可以吃的新鮮寶石堆,水果攤老闆就像是坐在寶石堆上的億萬富翁。
菜市場是活力與物質豐盛的能量源頭,不僅可以最快觀察出一個地區富饒的程度、活力程度,基礎農工業水準,人文素質等等,更可以跟當地的能量快速調頻。
傳統市場的食物新鮮程度也是第一手的,我養成長期購買當地當季新鮮蔬菜水果的習慣,讓我的身體跟大自然季節總是處於和諧共振的狀態。
而且我總感覺到,許多傳統市場的農人也好、商人也好,他們像是背負著社會運轉的基礎後勤補給部隊,將大自然的豐盛輸入到都市中,而且大多只收取最務實的金額,卻養活整個文明,一年四季,生生不息。
因此這些農民是見證大自然豐盛的使者,他們是這樣將大自然的豐盛訊息帶來我們的社會,無條件的愛,感謝他們。
所以基本上,只要離傳統市場不要太遠,基本生存就會是富饒的、受保障的、安穩的,這就是物質層面的豐盛。
匱乏感上來的時候,就去傳統市場逛逛吧!
相對的,生鮮食物經過超級市場或連鎖市場,甚至到高級餐廳,層層轉手與處理,價位高了幾倍、份量少了幾倍,雖然看起來更衛生、更精緻、更稀有、更美味也好,但實際上的能量卻不一定更多。
因此在都市,消費的大多其實是「層層的包裝」而不是「有份量的內容」,我們需要具備這個能力去辨識自己的消費到底白花了多少,檢視自己買的是五光十色的慾望還是真實的需要,並且開始調整消費的習慣。
能看見這個差異,就會同時看見:越是遠離大自然、越是集中在都市中心長期生活的人,或生活少去傳統市場的人們,光是食物的層面,就得花更多的成本,卻獲取更少的能量。
大自然的豐盛在層層社會架構之中被瓜分了,那麼宏觀上來說,住在都市中心卻不是上流資產階級、也不是接近大自然食物源頭的大多數都市人口,反而像是被圈養的階級,食物以大量便利、能長期保存、高度感官刺激、高熱量的主流概念,來滿足龐大人口的食慾與需要,卻不是很注重身心平衡營養。
我當上班族住在都市的時候,都覺得長期沒有吃到好的東西,總是一直吃,卻隱約覺得內心深處不滿足,回娘家或家人聚餐時,卻吃得心滿意足,才慢慢學會觀察食物的能量,感謝製作料理的人,並尋找成本更低、能量更高的食物源頭。
我個人的平衡之道,調整為大部分在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買菜,在家烹飪、與料理共舞、探索自己的想像力與味蕾,偶爾跟家人朋友外出體驗高級美食,吸收創意或感覺好的氛圍。
我一天用心準備一餐或兩餐,並以新鮮水果充飢,以取代隨意的三餐加宵夜,這樣的能量就足夠我整天精神活力飽滿。
並且避免劣等的食物跟用餐環境,更是因為吃的時候,能量處於吸收的狀態,我們吃下肚的不只有食物,還有食材來源、廚師的能量、餐廳的氛圍等等,我是在吃下整個環境,所以用餐的地點一定要考量進來。
切忌貪便宜卻吃到爛食物,造成整個身心靈能量不平衡,反而要花更多能量調養身體,更犧牲了工作品質。
學習廚藝的時候,可以經歷如何將大自然的原始材料經過創意加工,搖身一變,成為賞心悅目,能吃下肚的能量藝術品,是名副其實的鍊金術,能帶來各種身心靈愉悅,這是很美的共同創造,難怪美食是許多人的終極追求!
探索廚藝,可以發現許多生活中重要的知識。
從個人的飲食需要,發展到整個人文社會與天地自然的共生合作,再洞見整個宇宙的圓滿自足。
進而從被天地餵養的孩子,成為借天地之力而餵養他人的照顧者,領悟自身就是豐盛的管道,這方面的成熟就是智慧豐盛了。
自己會做飯之後,就會想做給心愛的人吃。
當端上桌,點上蠟燭,調暗燈光,播放輕鬆的爵士音樂,那美麗的擺盤,撲鼻的香氣,入口的濃郁驚艷,都是給愛的人很棒的生活體驗。
美食就是讓日常變成節慶的魔法。
每每用餐前,我都感恩我是如此豐盛。
我漸漸的讓整個「食」的過程,成為生活的儀式感與能量來源的基礎,將我的靈性扎根在地球上,跟地球的大自然保持密切連結,協助我其他層面的發展,以上這些加起來,就是身心靈的豐盛了。
感謝閱讀!
(食物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