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白話翻譯:
佛曰:「須菩提啊!你不要想著如來有這樣的想法:『我說了些什麼法?』不要有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在誹謗佛,因為他無法理解我所說的、曲解了佛理、誤導了他人。須菩提啊!說法的人,其實無法可說,這才是真正的說法。」
白話解析:
這是一個有趣的悖論現象。
「一個說法者說:『我沒有在說法,我無法可說,別說我有說任何法。』」
請看,這整句話/引號本身就是法,但是內容/雙引號的意思卻是表達無法可說,否認了自身的行為。
這是一個內容與行為的矛盾、思維導向與實際現象的矛盾。
但其實它不矛盾,如果我們把「層次」拆開來看的話。
行為是物理的層次,思維是抽象的層次,其實只是不同層次的運作;這同時展示了兩個層次的現象,而哪一個是實相、哪一個是幻象,刻意使心智產生這種腦內困惑就是它的效果。
之所以用「程式」來定義,其實我的意思就是,心智真的像電腦一樣,輸入一個指令,產生某種特定結果。
若掌握了這個「技術」,是可以使心智當機或導向開悟的,這的確是一門科學,心智的工程科學。
這也是我最近在把佛法/靈性/自覺,跟程式語言的詞彙概念,刻意交織在一起發表的用意。
我想使讀者清楚明白的認識:心智真的是一個工具、或是一個操作系統,會用與善用,真的差很多。
若有讀者可以沈思並領悟我所要表達的,那麼他會獲得很大的精神愉悅,這個知識是有真實力量的。
我來舉一反三吧:
一、「我說:『我沒有在說話,你們聽到的不是語言。』」
二、「螢幕上顯示:『本文章不存在,你們看到的不是文字。』」
三、「這裡沒有一句話。請避免花任何注意力在閱讀本行。」
四、「鄭重聲明:『本粉專從沒發過任何一篇文,誰說本粉專有發表文章的,他就是誤解了我,事實上,我無文可發,是名發文。」』
五、「沒有第五點。」
六、「不要琢磨我要傳達什麼,我沒有任何特定的表達,我甚至不是試圖在地球社交媒體上重新詮釋佛法。佛法本質上是充滿矛盾的,尤其是空與有的迷惑,它一方面說不應該受文字所拘束,卻也同時使用了大量文字;一方面強調一切皆空,卻又透過各種形式來展現;一邊說宇宙沒有一個主宰,又強調佛所說的真實不虛、因果必須相信、同時宣稱無上正等正覺是唯一究竟法門。
這些思想讀起來似乎難以理解,然而卻也支持閱讀這些思想會獲得無限的功德與才智、能辯才無礙、能依聽聞者的需要說容易理解的方便法;話鋒一轉又說沒有眾生可渡,同時強調不要執著於任何事物包括佛法和功德、又說佛法是應當要堅信不移的,而功德則是真實的財富。
講了那麼多又說它什麼都沒說;這種思想簡直把心智玩得亂七八糟翻來覆去,這到底是要心智意識到什麼呢?
這就是為什麼佛說法的時候一堆人要離席了,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這種思想左右得很不舒服,而有些人則感到很舒適,因為他們發現業障和痛苦消退了,獲得了一種看不見的什麼,這種情況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對於這些思想感到不困惑是很不自然的,但這絕對不是高我在引導心智的表現。」
以上是一些範例,讀者可以覺察心智的變化,我故意在思維上自我否認我的行為或眼見現象,其實可以導致心智同時意識到思維與肉眼之間的差異。
也就是我同時在用兩個層次溝通,思維的層次,物理的層次,且故意導致矛盾。
既然能故意自己產生矛盾,也就同時能掌握自我解除矛盾的方法、或較容易看破矛盾;斷惑、破法的效果就達到了。
希望可以給讀者帶點樂趣,這個技術可以自娛娛人。
所以領悟的人領悟了什麼呢?領悟到:他其實什麼也沒領悟。
玩一個什麼都不玩。
Do :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