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應用解析|腦男

腦男Leo
Jan 31, 2021

--

上一篇文章提及,氣場是一個人身體的延伸,是一種生命能量。

本文會說明如何喚醒、感知、並能應用這種生命能量。

一、快速喚醒氣場的方法。

如果想要快速打開氣場,有一個故事可以參考:

一位剛出家的和尚很懶惰,希望可以快速覺醒,而不是每天唸經冥想,於是請教方丈有沒有速成法門。

方丈說,好,我會在任何時候,無預警的拿棍子打你,要小心了。

頭幾天,和尚莫名其妙被打得遍體鱗傷,過得提心吊膽。

再過幾天,和尚若是發現腳步聲或木棍碰撞的聲音,就會開始留意,提前警覺迴避,被打的次數越來越少。

又過了幾週,每當有落葉、風吹草動、人的呼吸聲,和尚就會注意到,並且保持覺察。

有一天,和尚正在跟另一位施主聊天,方丈拿著木棍從和尚背後偷偷靠近、正要下手,和尚看都沒看就說:「方丈,不用打了。」

方丈說,很好,你已經打開了覺知,是個覺醒的人了。

有天和尚心血來潮,想要反過來試探方丈的覺知能力,正在找時機下手時,方丈走近並說:「不用想了,你起心動念想要測試我的時候,我就覺察到了。」

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領悟到,當能量場打開的時候,連思想都能讀到。

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顯示了氣場的範圍。

仔細觀察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面的情況。

當兩個人彼此走近後,會在某個距離停下來並開始進行互動,通常這個距離的中間就是兩個人能量的交會點。

距離大概是兩個人都把手往彼此伸直,指尖碰指間的距離,大約是一公尺到一點五公尺左右,可以稱之為「安全社交距離」。

在這個距離中,雙方的氣場得以最適度的領域交換各種資訊。

在視覺上可以清晰的看見對方的臉部表情,聽到清楚的聲音,聞到淡淡的體香等,這樣就可以得到非常多的資訊,進行最適切的交流。

若是交流過程中感覺不舒適或有危機,也有足夠的空間警覺、退後、自我防衛。

若是家人、朋友、情侶等熟悉的對象,相處距離就會更親密,從零到一公尺左右。

若是仇人、不喜歡的對象,則相處距離會更遠。

因此,觀察兩人的社交距離,就可以判斷這兩個人當下的親密度、能量同頻的程度。

觀察一個群體之間每個人的距離,就可以判斷他們之間彼此的關係。

這個距離是一種動態關係,兩個人的好感度上升時,社交距離就會縮短;好感度下降時,社交距離就會拉長,因此可以透過這種距離變化來觀察兩個人頻率互動的狀況。

三、社交距離的應用

在感情中,為了博得對方的好感,有些人會刻意的縮短社交距離製造親密感。

女性用這樣的招數可以快速贏得男性的好感。

男性若是想要避嫌,在女性前傾時同步後退,維持一樣的距離,是紳士的表現。

在談判或衝突的場合,前傾則代表的是侵略對方的氣場,給予壓迫感,表示強勢,也可能是虛張聲勢。

所以打架的情境常會看到,男性之間會鼻子貼鼻子互嗆「怎樣!」這就是宣示自己的氣勢,如果一方不自主後退,則是示弱的表現。

當然,明智的人跟本就不會陷入這種情境,感覺到有點劍拔弩張的時候就會緩和氣氛或迴避了。

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決定了事業的發展,觀察並善用社交距離就可以達到許多目的。

比如在某些場合靠攏某一方,是在暗示自己的立場;或者跟所有人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在暗示自己明哲保身,誰都不幫。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藝術,就在於氣場之間的互動。

會利用距離來判斷關係、表達自己的立場,其實就是一種氣場應用了。

四、縮小或拓展氣場的範圍。

處於正常狀態下,人的氣場與覺察範圍大約在雙手伸展的距離。

若是人沈浸在自己的想法中,則身體會不自覺內縮,就像窩在床上滑手機時、或情緒處於負面時,整個氣場是相對較小的。

人若要潛行、躲藏時,身體範圍也會有意識的縮小蹲低,降低存在感,使其他人較難覺察。

如果人打開警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則氣場會瞬間擴大,身體也會呈現機動性的姿態,舒展身體時也會使氣場擴大,自信增加,領域感安定。

人如果發現身旁有人突然打開覺察,自己也會隨之機警起來,這種快速的連鎖反應就是氣場在互相提醒有不明外物進入氣場範圍,動物之間很容易觀察到這種現象。

當覺得緊張不安或沒自信時,不妨站起來舒展一下或是將注意放到外在,你可以專心傾聽周遭的聲音、覺察周遭的氛圍,由於掌握更多資訊,感覺會變更安定。

五、氣場的性質與調頻。

每個人因為思想、個性、情緒、生活方式的不同,會產生屬於自己獨特的氣場,觀察周遭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可以借鏡認識自己的能量性質。

比如如果對方都離自己遠遠的,或會怕靠近自己,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比如氣味不好、情緒負面、太過強勢等。

找時間長期獨處,也可以熟悉自己的能量場。

我們都有自己心中想要成為的人、想要的生活方式、想要吸引的對象等,因此透過調整氣場來達到目的是很好的方法。

模仿就是一種常見的調頻技巧,比如模仿偶像的穿著、行為、語調、思維,有助於讓我們更靠近那種狀態。

模仿溝通的對象,比如使用相同語言、近似的語調或肢體語言,認同或傾聽對方的想法,談論相關的話題,都是快速調頻的方法。

長期待在某種環境也是調頻方式,上教堂、佛堂或大自然,也能讓我們的氣場轉換成較高的振動狀態。

飲食也是一種調頻,吃蔬果、吃藥、喝咖啡、喝酒、吃肉,都會對生理狀態跟氣場產生影響,幫助我們體驗不同的意識狀態。

閱讀、念經、思考、冥想、音樂、藝術、舞蹈等心靈活動,長時間的薰陶可以將氣場維持在較高的震動,人就會活得很舒服。

若是有意識的使自己的領域感無限向外延伸,可以覆蓋卻不影響其他人的氣場,讓自己的能量具備療癒性質、保護性質、健康狀態,這樣的人不受歡迎也很難。

五、操作氣場的幾種方法

讀取/接收訊息:專注某個事物時,氣場就會成為指向性的光束,跟目標物交換訊息。想像自己的氣場與目標融合,或產生連結。可以用來讀取讀取某人的想法、動物的感受、植物的能量、礦物的訊息等。

接收宇宙靈感:保持心胸開放,氣場向上開放,耐心捕捉從內在升起的靈感。

傳遞訊息/心靈感應:不斷思考某件事、構想某個影像、保持某種情緒,就可以向外發出訊息,動物或植物都會感應到。如果傳遞的對象是人,需要雙方都有意識的在同頻狀態,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傳訊息,對方不接電話或沒留意到也沒用。

灌注能量:從事手工製造、書寫、繪畫、料理等創作活動時,用心的做,就可以將自己的能量附魔在物品上。

建立保護場:想像明亮的白色光球包覆著自己,並與其他氣場保持距離,就可以做到能量上的保護。

療癒光線:心中保持愛、關心、溫暖、同理的意圖,將能量包覆某個人或想要療癒的目標,就可以療癒對象。

氣場應用方法無窮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實總歸就是「操作自己的注意力」,隨著當下的需求或目的,自由的操作即可。

六、結語

本篇屬於應用,由於每個人的能量性質與覺察能力都不同,參考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始練習感應氣場即可。

整個世界就像一片海洋,是流動的、一體的,我們並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互相影響的網路。

從自己的世界中醒來,看看週遭的人事物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遠,如果不滿意環境,我們也絕對有能力反過來影響周遭的環境,影響別人。

保持覺知就能喚醒他人的覺知。

感謝閱讀。

--

--

腦男Leo
腦男Leo

Written by 腦男Leo

祂用心智神乎其技,非人信念可思其議;我等謙卑領受奇蹟,樂將恩典共福齊利。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