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錯誤,有助於越過肉眼或認知的判斷,用慧眼洞見完美無瑕的永恆當下,以及無限展開的美好未來。
這不是因為我們是「好人」或什麼的而這樣做;因為,去在意錯誤或執著於一時的不和諧,只會使自己與之共振糾纏,雙方都卡在那個時空而不得解脫。
指責或罪咎,或索取償還,彌補財務或精神上的不平衡,這麼做的確有它的魅力,似乎可以宣洩心頭的積怨而產生快感,或讓自己回到舒服的狀態,然而真的如此嗎?
二度傷害,或冤冤相報,互相索取,要是順利平衡是最好,可是如果阻力重重、一錯再錯、最後導致陷入了稠密膠著,聚焦在沈重的感受,而遠離了輕盈自在,這樣值得嗎?
這是很難拿捏沒錯,直覺上與本能上都容易進入糾纏,這就是它的吸引力,然而理智的想想,這種誘惑到底是增加了能量,還是消耗了能量呢?
放下仇恨繼續練功,忍辱內化,轉成智慧,繼續開拓未來,不是對自己更有利、且是能自主掌握的嗎?
去索取回報、要求償還、贏回面子、控制對方,卻也被這個心態給控制了,雙方都不情不願,不是損失慘重嗎?
所以說,這是理性的判斷後,發現的確是更優的選項,是智慧的導向。
當一個人放下仇恨,寬恕錯誤,他繼續向前邁進、向上提升、向下紮根,穩定的擴展自己,反思如何可以處理得更好,或避免重蹈覆徹,或學會處事更圓滑,慢慢的也增加內涵了。
而另一個人呢?就不關我們的事情了,或許還要感謝對方的指點與扮演,誠心祝福。
比起雙方扭打在一起,逞一時之快,爭一時輸贏,沒有人得到好處,損失只會越來越多。
如果對方是慣犯,他只會在同一個地方輪迴,然而我們卻往前走去更美好的境地了。
所以忍辱、寬恕、不衝突是大智慧,是計算得失的選擇,不是因為我們是好人,而是因為我們是「智人」。
深呼吸,拍一拍衣袖,整理衣襟,不留一絲灰塵,瀟灑解脫去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