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指的是精神上/思維上/情感上/體感上,對於某個信念/概念/執著/習慣的釋懷。
比如,放下「金錢」的概念,不是真的要把錢丟在地上。
而是把腦中認為「金錢是什麼」的所有概念都刪掉。
錢就是錢,沒別的,要賦予它什麼意義都可以,錢也可以毫無意義。
有或沒有都沒差,有十億跟有十塊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只是體驗學習的工具。
而不是把錢當作非要不可的依賴物,沒有就要死不活痛苦不已。
很多富豪或名人為了追求靈性把資產都捐出去,這類的故事不少。
他們想體驗從「要什麼有什麼」的處境,變成「一無所有,但可以親手創造一切」的處境。
這或許是比較激烈的手段,但卻可以感受到活生生的創造力與生存自信。
「生命力與創造力」是用錢買不到的、花錢體驗不到的,有錢反而會阻礙體驗的東西。
而那卻是我們的本質。
等體驗到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什麼,要再回社會掙幾個億還不是小菜一碟?要不要而已,沒有匱乏的恐懼了。
豐盛財富就在我裡面,渾身本領,什麼時候顯化我說了算,這就是我現在所領悟到的。
—
我們再來談談別的事物,好比說「關係」。
放下關係不是真的要分手離婚或絕交,而是要把腦中認為「關係應該要怎樣」的概念刪掉。
關係就是遇到了,一起學習,一起體驗,一起成長,一起歡笑,互相幫助。
如果非要把這個關係放在一個框框裡面,比如對方應該要怎樣,對方為什麼不怎樣,我應該要怎樣等等,變成一種滿足自己需求慾望的工具,或變成一種壓力約束,那這段關係遲早要完蛋,互相傷害而已。
許多追求靈性的人為了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關係,他把關係都斷絕,有或沒有都沒差。
於是他體驗到「跟自己的關係,跟天地萬物的關係。以及,真正自在自由又和諧的關係是什麼。」
這是一般社會所形成的法定或權利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放下世俗的關係,是不可能體驗到的。
而那卻是宇宙的本質。
等到知道關係的意義是什麼,要再得到各式各樣的關係,還不輕而易舉?
天地萬物都是我的朋友,我就是自己的伴侶跟家人。我跟任何人相處都能提升彼此,又不會造成壓力,關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這也是我現在領悟到的。
—
我們再來談談別的事物,好比說「房子」吧。
房子大概是現代人最執著的物質目標了,無論是生存、經濟、隱私還是養兒育女都有保障。
但所謂放下房子,並不是真的要居無定所、賣掉房子或從此堅決不買房不租房。
把既定成俗社會媒體灌輸你什麼是好「房子」的觀念刪掉。
反而是房子背後,「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許多追求靈性的人離鄉背井踏上旅程,為了理解家是什麼,理想的居住環境是什麼,想要的房子是什麼。
於是他體驗到「心安即是歸處,家就自己的身體,適合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家。」
更進一步還能體驗到「天地是家,自然是家,只要有愛,到處都是家。」懂這個道理的人們都會無條件提供他們心中的家。
這是社會從來不會給你的感覺,是現在繁忙都市生活得不到的感覺。
愛在哪,家就在哪,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可是花大錢、背負債、勞動人生所換到的房子能提供什麼?還是在找愛的感覺不是嗎?
知道家的意義是什麼,想要在任何地方創造家,創造心中理想的房子,所有想「回家」的人都會來幫助你。
這個時候,我去哪都是家,我幹嘛要房子?這是我領悟到的。
—
從上面幾個領悟可以看到,當我「放下」了某件事物,反而會得到更多。
而原本我放下的東西,會變更寬廣、更高層次回到自己身上。
因為不再執著某個具體的東西或執著某個僵化的信念,一切都活起來了。
我需要什麼的時候,那個事物就會自動來到我身旁滿足我的需求。
我不需要的時候他們就離開,不會給我任何約束或負擔。
所以說…既然宇宙是這樣安排一切的,我幹嘛要擔心這個那個?
都放下,我在物質與思想上都自由了,而且我更豐盛了。
這就是我說的:「早知道是如此,一開始就不會阻止了。」
這才是理想的人生不是嗎?
所以你是要繼續抱著你的執念,還是要放下呢?
感謝偉大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