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個世界有兩種金融運作模式。
一個是基於「債務與信用」,另一個是基於「功德與福報」。
活在這個金融世界中的人,對這兩個模式想必不陌生,不斷在這兩種思維中切換著。
他一定在心裡糾結過:利益導向、利他導向,究竟哪一種會讓他實際過上更好的生活?
究竟這個世界的主流是使用哪一個?怎麼取得平衡?
哪一條路會讓他更快過上有選擇權與可掌握幸福的生活?
因為,這兩條路看似通往不同的地方,卻都在同一個實相中運作。
他可能也在觀察,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有些既喜悅又低調,另一種既霸道又權威。
有時候一個人會同時有這兩種人格,一方面他在公司中是個鐵面的大老闆、在生活中又是個慈祥的居士。
有時候會斤斤計較,有時候會大方佈施;對不同階層的人,使用不同的交涉模式。
一個人可能在金融體系中有所謂的資本,在人脈中也有所謂的善循環,俗稱福報。
也可能,一個人在金融中有負債,在人脈中也不乏各種債主。
也可能一個人有很多的資產,但負債與債主更多。
也可能一個人沒什麼資產,但也沒有負債,反而貴人非常多。
我做了一張簡易圖,表達我想說的概念。
我只是要點出這兩種不同觀點的金融模式,它們是相互影響的。
而我親身體驗的路徑是黃色的曲線。
一個人如果要從「負債」走到「正金流」,他其實在看不見的能量上,是要先消除惡報、累積福報,才會在物理實相顯化出正金流。
有些人有資產也有福報,但沒有持續維持,也會墮到惡報;也就是家道中落的現象。
所以我在想,功德/陰德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量子金融?
量子金融在每個人的心靈中,以流動的方式運作,不會記在銀行的帳上,卻精準不可思議。
由於陰德看不見,所以我摸索了幾年,終於出現了清晰的畫面。
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中提及,要富有,關鍵的是不斷購買/投資正資產(能帶來金流的標的),而許多人卻一直購買負債(不會帶來正金流的標的)卻一直誤以為那是資產。
那麼說到底,這個世界上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資產是什麼呢?
在《一的法則》中,一個可參考的比例是:利他51%以上即可。
___
延伸閱讀:
「金融秘笈:談宗教 — 宇宙定律 — 因果業報 — 功德福報】
https://www.facebook.com/Brainmenleo/posts/386652636660209
感恩。
祝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