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條件的愛:
就是無條件的,免費的,自由領取/給予/接納,沒有成本,不需要付出代價的;
愛是這個宇宙唯一的本質,這意味著生命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活在愛中,且任何生存或體驗都是免費的;
除非一個人願意付費去交換,那也是他無條件的愛,從來沒有「交易」這回事,只有「互相分享」。
地球人類社會看似無法落實這個原則或似乎不適用,此點需要共同探討。
//
二、「債務」是不存在的概念:
除非一個人被迫或試圖去承諾了某個他可能無法償還的結果,並且基於這個假設運作;
這代表他在獲得任何超乎他真實所需的資源或能量的時候,對方要求索取包括原本能量還有額外的利息或回報,或他自己提出會在未來償還本金還有額外的利息或回報(這大多是為了促進交易的發生),而他在不確定能否確實償還的前提下同意了;
要是誰做出這種不理智的承諾只有一個原因,他的慾望或匱乏強過了他的理智;
這形成了債務的基本概念,他要為此負責,因為這是他自選的顯化,還牽涉了另一個人/單位的監督與署名契約;
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基於具有資源的、壟斷資源或訊息的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剝削與壓榨,把資源以非道德的形式佔據,並以不成比例的代價向市場提出銷售交易,導致個人不得不借貸或付出多餘的能量來獲得基本生存權利或平衡真實需求。
但是個人可以不同意這個蓄意壓榨,並且以實踐真理的方式去驗證是否生存是無條件的保證與愛,即使在這個大環境下可能相對艱難,但是可以迴避業力,並且他如果知道這個不公平的局勢,他要是意圖獲得應得的財富或資源,他需要提醒大眾避免去同意不公平的交易、推廣正確的訊息,否則持續演變到如今,是全體的課題。
//
三、清除債務的方法:
負債的人,假設他決心想要解除債務,這裡提供方法:
他要去向債權人承認他沒有能力給付債務,並且徵求債權人的棄權或償還的別種方式;
為此,負債者必須坦誠布公的亮出自己的所屬名下有價資源,允許債權人在平等價值或共同評估且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拿回成本等價資源,藉此結清債務;
債權人有權利說不,他有權力繼續堅持先前的共識,但是債權人也心裡要有底,他可能什麼都要不回來,當然他也可以不在乎資源,單純擔任課題的監督者;
因為債權人其實對於債務人起初有可能無法償還利息這件事情也是知情的,而他也許同樣利用了對方非理智的慾望或匱乏感獲得了債權,他本來就打算有機會利用這件事情取得無窮無盡的權力;
不然債權人起初大可以不借、或尋求有價擔保物抵押、或直接佈施,此刻債權人也可以直接佈施或寬恕來完成自己的課題;
債務人如果恢復理智,徹底放棄自己因為慾望或匱乏所換得的一切資源,比如宣告破產,債權人等於本利盡失,他必須權衡(除非他本來就不在乎資源,而是課題的監督者);
債務人如果放不下自己的慾望或匱乏形成的債務或困境(不包括他勞動或行善累積的財富,這是拿不走的,也不包括他生存平衡必要的真實資源,這些是不允許被剝奪的),他就等於默認自己的債務不願意結清,代價是必須持續的履行可能永遠無法償還的債務、持續繳納利息的義務與持續擁有匱乏感。
債權人如果明知自己所屬的資源或權力是非道德取得的並藉此累積自己的資源或權力,在時空因果律的法則下:他給出什麼就獲得什麼 — — 他其實是在給自己製造債務或冤親債主。
//
四、互相結清的過程最終會趨向所有人都獲得原本應得的財富水平。
如果個人去向銀行或債權人宣告破產,並且成功結清債務;而負債的銀行或政府或企業,也向大眾與所屬債權人宣告破產,或結清債務與債權,那麼地球的債權結構就會瓦解,全體會認清資源現在在誰手上或何處,而在正當監督與評估(其實已經具有這個評估的技術,這不是以人為判斷或信用的方式評估,也不是任何單位來決定,而是以個人的頻率或福報來進行資源分配,檢測個人頻率與福報的科技技術已經存在,只是不廣為人知)的前提下進行資源分配之後,所有人都會有應得且富足平衡的人生,因為宇宙無條件的愛支持一切生命充足運作。
請參考我提供的訊息並且考察是否真的有效,或值得去落實。
在銀河公民中,食衣住行育樂都是生命基本權利,全都合理和諧免費供應或平等交換,依照個人的振動等級或功力在和諧的前提下來自由顯化,少數被統治的星球無法進行這個原則,為了生命平等,情況嚴重時考慮神聖介入,不過也要當地居民同意,否則在當地居民普遍默認不公平的狀況下、或因為統治者的資訊操作,居民對基本資訊與權利不明不白而持續默認,就無法進行介入。
這種狀況需要先在集體意識中進行訊息修正,使得人民取得應得的知識,否則他們會活在匱乏與苦難裡面卻莫名其妙,他們必須要自己有這個基本認知,或尋求協助的意圖,神聖力量才能因為星球居民的自由意志的允許進行介入與協助。
我們正在積極廣播與形成這個基本認知。
感謝閱讀,祝福。